9/24/2006

Everyone's Hero 票房

今年第九部動畫長片 Everyone's Hero剛放映滿一週 不過票房並不理想 一週來票房目前為止只有8 million 預期這輪院線放映收入應該有15到20 million之間 這部影片的製作IDT Entertainment最近被Liberty Media買下來 更名為Starz Animation 現在正在製作Space Chimps和Sheepish這兩部預期在08和09年上映的長片
Everyones Hero
這部影片原本叫Yankee Irving 由原本的超人電影主角克利斯多福李維 Christopher Reeve 導演 不過他在製作中途過世 故事關於一個生活在紐約洋基球場附近的小男孩 在一顆會說話的棒球陪伴下經歷的一段旅程 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Christopher Reeve
Christopher Reeve

9/04/2006

本土化? 國際化?

台灣最近一個新聞 金馬執委會欲取消年度最佳台灣電影獎項 引發新聞局關切 同一個新聞 兩個媒體不同的角度

一個認為政府不重視電影文化 侷限台灣地區只是畫地自限

另一個認為取消台灣獎是在開本土化的倒車 更何況其他國際影展有都有類似獎項

這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只是看從哪個立場去定位金馬獎 只可惜台灣似乎任何事都可以扯上政治正確 在我認為 金馬獎 台北電影獎 金穗獎 一堆獎獎不完 這些東西有這麼重要嗎 對於電影工業 或是電影創作者而言 這些只是附加的鼓勵性質(有時只稱得上錦上添花) 有個獎金一百萬的獎也不會因此讓台灣電影工業因此翻身 加強電影教育 讓電影創作者容易拍電影 健全化輔導金制度這些都遠比設置獎項來得重要 記得前年一次短片金穗獎竟然還要求導演到新聞局申請準演執照方得報名參賽 有這種規定竟還敢說要扶植本土電影 讓人笑掉大牙 要是我有權利 就把這些用納稅人的錢設置的現金獎都取消 還是有金馬獎的榮譽 只是沒獎金 預算全挪到輔導金 讓更多人可以創作影片 然後幫助這些人到國外參展 這樣豈不更好

9/03/2006

手繪動畫復興?

夏天這些CG動畫長片賣座都不甚理想 Any Bully這部50 million的製作美國國內票房只有25million 而Barnyard這部51 million的製作也只有57 million的票房 即使賣座最好的The Cars也沒好到華爾街的預期 有些人認為是CG動畫的飽和 但我認為或許更是故事的缺乏創意
Ant Bully still 1
The Ant Bully
Barnyard still 1
Barnyard - The Original Party Animals
如果是因為CG動畫的飽和 在這樣的狀況下 推出手繪長片讓觀眾換個口味似乎是個聰明的決策 迪士尼在Michael Eisner的時代 因為Dreamworks CG動畫賣座的關係 加上自己的手繪長片一陣子來一直是票房毒藥 便敲鑼打鼓地宣告不再製作手繪動畫長片 這個愚蠢的決策不但讓迪士尼成為終結手繪動畫長片的罪人 也讓一批動畫師們流離失所 Bub Iger接任CEO後讓John Lasseter成為迪士尼的CCO 手繪動畫的復興出現希望

首先是Ron Clements和John Musker這兩個小美人魚的導演重新歸隊 他們同時也是Aladdin和Hercules的導演 最近一次的作品是賣座甚差的Treasure Planet 影片上映後不久他們隨即離開公司 現在再回到迪士尼 首部影片即是製作一部手繪動畫長片 青蛙公主(The Frog Princess) 這部號稱美式的童話故事中 主角並非原著中的王子 而是這兩位導演擅長的女性角色擔任主角 這個案子目前仍在起草階段 也還沒正式進入製作 不過受到John Lasseter的大力支持 另外可能出現的問題是迪士尼要如何將之前遣散的手繪動畫師們再召集回來 另外 電腦著色的CAPS系統也已過時 他們得尋找另一個系統來取代CAPS 不過相信這難不倒John Lasseter和Ed Catmul這一對Pixar的精靈

即使John Lasseter想復興手繪動畫長片 不過也不能馬上就又敲鑼打鼓宣布改變政策 這只顯得迪士尼管理階層的愚蠢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同時間開始製作一些手繪動畫短片 從小的開始 這樣可以讓公司的手繪動畫pipeline再建立起來 動畫師們也可以好好暖身 以為將來的長片作準備 另外就是迪士尼2007年的真人電影 Enchanted的上映 這部影片講述平凡的女主角Geselle在童話世界中愛上一位王子 不過王子的壞皇后將她詛咒並送到沒有真愛的地方 紐約 但她在這還是愛上了一位男士 可惜她的新歡是已婚之人 更複雜的是 童話世界中的王子也到紐約尋找他的愛人Geselle 影片的序場 童話世界 將是全部手繪動畫 製作部分由James Baxter Studio執行 James Baxter是動畫界的大師 迪士尼的小美人魚以及美女與野獸都有他的蹤跡 這部影片中序場動畫水準之高 預期讓迪士尼的決策階層 或是普羅大眾在厭膩了一般的CG風格後有新的口味得以選擇
Enchanted
Enchanted
不過觀眾要真的再見到迪士尼的手繪動畫長片還是得要再等幾年 一般迪士尼水準的動畫長片都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製作 所以 耐心點吧

參考文章
Monday MouseWatch: "That's why I invited you here ... So that we can avoid the mistakes of the past"
Rhett Wickham: It's Baaack!

8/18/2006

傀儡戲(Puppetry)是動畫(Animation)的一種形式嗎

上個post提到關於"傀儡戲(偶戲 Puppetry)是動畫(Animation)的一種形式嗎"的討論,這裡特地翻譯其中一些有趣的對話,這些討論重點不在於到底傀儡戲(Puppetry)是動畫(Animation)的一種形式嗎,也不在於到底誰說的才是真的,而是從不同觀點所產生的不同想法,非常有趣,另外 animation中文翻成動畫非常不恰當,容易造成誤解,因為許多animation跟畫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在讀這個討論時,最好就是理解"animation"這個字,而非"動畫"這個譯字。

''廣義來說,任何動的東西都稱作Animation,當我打字時,我在animating我的手指與手指敲擊的鍵盤,而狹義的業界定義是,只有因幻覺而產生的動作感才稱作animation,依這個定義,傀儡戲跟真人電影都不算animation,因為它們是自己在動的人或物,而非幻覺式的動作,假如操縱傀儡稱作animation的話,那麼車子因為人開的關係而動也應稱作animation。''

''有些人可能會說,animation不只是動作的幻象(在這illusion有時我翻成幻象,強調第三者的客體性,有時翻成幻覺,強調主體的感官),也是生命的幻象,而這正是傀儡戲所呈現的,所以當然它可稱作animation,這種是過度浪漫主義式的定義,如果真如此的話,樹被風吹撫產生的動作也可稱為animation,將生命的幻象當作廣義的animation定義並無不可,但它沒有業界對animation的狹義定義來得精準。''

''以傳統觀念來看它不是,但依字典裡對animation的定義來看,我認為它是,因為它符合字典裡的這個定義,不過我認為最好還是不要稱傀儡戲為傀儡動畫,因為這只會造成混淆。''
''另外弔詭的是,那麼stop-motion算是一種形式的傀儡戲嗎,通常這些stop-motion的animator會將他們的偶稱作puppet傀儡,另外,假設電腦動畫中的虛擬人物藉由motion capture而動作的話,那這樣它們不就是一種傀儡戲嗎,然後難道因為這樣,它們就不能稱作animation了嗎,這其間有許多灰色地帶。''

''這應該很容易明白,假如物體在真實世界中動作的話,那麼它就不是animation,而stop-motion,2D,CGI這些都不在真實世界中動作,所以它們是animation。''

''傳統上animation不被歸類到puppetry是因為它的根源是電影這門藝術,在一些書中他們甚至往前追溯到希臘時代,稱一些繪有連續動態圖像的花瓶乃早期形式的animation。這是因為這些人對手繪動畫這個主流形式的來源的興趣所致,不過當代對CGI來說,animation延伸之廣,沒有像其他animation類型有著影格的限制,像是3D投射技術,或是render以及mo-cap都可以即時呈現,另外有些人認為mo-cap不算動畫,但想想,rotoscope還是一直被稱作是animation的一種形式,因為畢竟是圖畫在動,所以mo-cap應該比rotoscope更接近computer puppetry(數位傀儡戲)的領域。''

''Phil Tippett發展的go-motion使用杖桿控制傀儡當作電腦與傀儡的橋樑,所以在每格影片的攝影,puppet實際上是在動的,這意謂電腦中的動畫也可以驅動真實世界中的傀儡,換句話說,animation不光是銀幕上被操縱的人物或腳色,它也是可以是真實世界中被操縱的真實傀儡。''

''Animation是個非常古老的字,它比frame(影格)的概念早得許多,所以對animation的定義不該被影片的定義所侷限。另外我所提及的都屬於藝術形式的範疇,被風吹撫的樹或是工業機械人的動作雖然都有成為animation的淺力,但是它們不是一種藝術的形式,除非有藝術家有意識地去發展它。''

''假設animation可以即時(real time render)產生的話,將來要怎麼稱呼3D animation呢,Star War裡jet bike追逐的場面中,有一些是ILM的animator拿著搖桿animate出來的,或是也可以說玩出來的,當然render是事後完成,不過定義愈來愈模糊,況且real time render應該為期不遠。''

''Animation不光只是illusion of life 或是illusion of movement這麼簡單,僅只於此的話,那有甚麼比銀幕上的真人電影更讓人覺得生命的幻象呢。Animation是透過我們體驗的幻象世界之外的媒介,製造出時間和空間的幻象出來。不符合這個定義的就是真人電影,stop-motion電影或是表演藝術,傳統動畫或是CGI都含在這個範疇之內,但stop-motion不是animation,它是stop-motion這個獨立的媒介,獨立的藝術,而非animation,因為它的空間是存在的,反而是animator在stop的狀況,並且編織出時間的向度,stop-motion是個非常獨特的藝術形式。''

''就像magic這個字,廣義或是最古老的含意裡,magic是指超自然的力量,不過專業領域裡是指魔術師製造出超自然力量的幻象,所以我們應該以業界角度定義animation是illusion of movement而非illusion of life。因為illusion of life只是animation所產生的結果,它跟繪畫,雕塑所產生的心理效果沒甚麼不同,但卻無法將它自身區別於其它藝術形式,motion或是movement是比較精確的字眼,大家對illusion of life這麼著迷可能是因為它是一本出名的書的關係,除此之外,對定義的界定沒有特別的幫助。''

''Wiki裡對animation的定義,animation是藉由顯示一連串靜止的物件產生的動作幻覺(animation is the illusion of motion created by the consecutive display of images of static elements),是目前我發覺最合適的定義。''

''一些人老早就將傀儡戲稱作animation了,像是這個Puppet Animation Festival。''

''即使古早有人將傀儡戲稱作animation或將傀儡師稱作animator,這些詞彙的定義也應該隨著時間修改,以給新字彙更多空間,像是我們現在有snail mail或是postal mail來區別email,animation以一種藝術形式存在之前,它有個非常不同的意義,在電腦發明之前,computer意指一個在算數的人,但要是現在我們還稱一個在算數的人computer,那就太過混亂了。''

''關於字彙的使用,在電腦動畫出現之前,stop-motion通常被稱作3D animation,現在這種稱呼變少了,因為要避免跟CGI animation混淆的關係,同樣我們也應避免稱呼傀儡戲animation,即使它是。''

''時間在所有影片中都是被操縱的對象,所以是種幻象(illusion),所有電影中的時間向度都是創造出來的,不管是一秒24格還是一秒30格,所以絕對不是即時的(real time),所以可以稱作時間的幻覺 (illusion of time)。''

另外仍有許多精采對話,有興趣的人自行前往這個連結閱讀。

8/14/2006

Monster House (怪獸小屋)與Motion Capture(動作擷取系統)

這部電影由Sony Image Works製作,是Sony繼Polar Express之後,另一部使用Performance Capture的動畫電影,不同於Polar Express的是,這部電影造型上非常風格化,並不企圖達到照相寫實photo-realism的效果,視覺上是玩偶寫實風格doll-house realism,感覺像是看著穿著卡通造型人物戲服的演員表演兒童劇,這種動畫電影的風格趨勢在Pixar的The Incredibles就可見端倪,雖然人物造形卡通化,但是render上不但使用ambient occlusion,也使用subsurface scattering來增加畫面的寫實、立體感。
Monster House
Monster House
Monster House
Monster House裡這個hand-animated的房子倒是作得非常好
但跟The Incredibles不同的是,這部影片motion-capture的使用,何謂動作擷取motion-capture (又稱mo-cap),mo-cap發展非常早,最初是機械式的結構,演員穿上整套裝備,表演時,機械的旋轉資訊同時也輸入到電腦之中,讓動作在電腦中重建,而較先進的則是光學式的動作擷取系統,演員身上附著許多光學讀取點,四周的紅外線攝影機讀取這些點的空間資訊,並在虛擬空間中重建出相對的位移,因為沒有機械式裝備的笨重,演員的表演空間彈性非常大,而Sony所謂performance capture也是相同的東西,只是增加了更多攝影機讀取光學點的資料,像這部影片所使用的攝影機多達兩百多部,包含臉部的表演也同時擷取,以維持表演之連貫性,另外類似的技術則是使用拍攝的影片進行動作擷取,而不需要使用特殊的攝影機或是受限於攝影棚,迪士尼的Pirate of Caribbean 2裡所謂的IMocap就是這類的技術,這種方式對表演來說更不受限,更能融合在環境之中。
Siggraph Exhibition
Mo-cap的現場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ILM的IMocap
不過像Monster House這樣的影片讓我從新思考動畫的意義,當然廣義的動畫可以泛指所有類型的,只要是涉及非生物的物體動作影片(參考這個討論,傀儡戲是動畫的一種類型嗎Is puppetry a form of animation?),不過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更應該歸類在真人影片之中,而非動畫,因為再看看這部電影,行者無疆Walking Life,同樣是非寫實的render(使用電腦處理),雖然看起來像是手繪,但是骨子裡卻是道地的真人電影,在我認為,Monster House也是相同的影片,只是套上了動畫的外衣,動畫的視覺而已,事實上在動作擷取攝影棚擷取動作之時影片的演員表演就完成了,之後只是潤飾與編輯而已,至於手繪動畫或是其他種由animator設定關鍵格的動畫類型,比如偶動畫,物體動畫等等等,即使動作不順,不寫實,但是可以在藝術家的創造下產生許多不同的風格,這是跟mo-cap最大的差異,而mo-cap呢,只要動作是擷取的,因為是機械複製的關係,那就只有一種動作風格而已 (注意,動作的風格跟表演的風格,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Waking Life
Waking Life
對animator來說,mo-cap只會壓迫我們的生存空間,取代我們的工作機會,不過對某些類型的影片或是某些類型的電玩,使用mo-cap是必然的選擇,它會愈來愈普遍也是一定的趨勢,Monster House雖然在animator間受到排斥,但是我對這類真人影片(我的定義)還是抱持正面的態度,因為這媒介釋放了filmmaker對演員的限制,讓傳遞表演的載體可以不再只是真人,也可以是偶或是其他你想得到的東西,表演的場地也不受限制,只要你想得到,就有辦法實現。

這部預算75 million的長片,放映一個月多來,目前為止全球票房66million。

故事結構分析

起 :
故事一開始主角觀察著對家,紀錄多少玩具被古怪的老人沒收,不幸的是,他朋友的玩具也落到對家的草皮上,生氣的老人出現,不過卻心臟病發。
承 :
主角接到怪異的電話,他開始懷疑不但老人的鬼魂回來糾纏他,連房子都變成有生命的怪物,不過他的保母或是警察都不相信他的話,所以他和其他小朋友們想出一個計策,要用藥迷昏房子,然後到屋子裡一探究竟。
轉 :
計策失敗,他們被房子吃到肚子裡,在那裡,他們發現所有之前失蹤的玩具,還有傳說中被老人吃掉的妻子屍體 (或是墓),他們逃了出來,結果發覺老人還活著,老人這時才透露這棟屋子的背景故事,原來是老人收留馬戲團裡的女子,並結為夫妻,不過妻子討厭小孩的稍擾,意外中不慎墜落到地下室,不過靈魂附著到房子上頭,這也是為甚麼老人這麼排斥小朋友靠近他家的關係。
合 :
房子這時勃然大怒,要吃掉小朋友,老人想要用炸藥毀掉房子,不過失敗,但在三個小朋友機智而勇敢的合作下,摧毀了房子,老人妻子的靈魂也因此解脫,老人也不再怪異,大家過著快樂的萬聖節。

8/10/2006

波士頓SIGGRAPH 2006行

這次因為影片入選SIGGRAPH的關係,所以獲得免費的活動證,得以參加這次在波士頓舉行的SIGGRAPH所有活動,即便如此,為期一個禮拜(30 July-3 August)活動之多,也很難所有都參與到,除了Exhibition裡各大公司展示他們的影片或是產品之外,Art Gallery 和Emerging Technologies區域裡陳列許多創新的研究與互動藝術的展示,大家可以親手或是親眼跟這些裝置藝術互動,另外我參加了一個The Art of Storytelling的課程,這個整天的課程請了四個劇作家談電影劇本創作的規則與技巧,非常具有知識性與啟發性,另外也參加了關於尋找工作時如何準備portfolio以及對業界展望的研討會,Flushed Away裡如何set up人物讓他們看起來像偶動畫,如何在King Kong裡重新建構整個紐約市,在Cars,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或是Pirate of Caribbean 2裡是如何呈現這些腳色的專題等等等,這一堆活動,讓這個地方成為業界訊息交流與分享、技術研討與發表的中心,而最吸引我的則是其中的Animation Festival。
Boston Convention Center
Bosto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波士頓會議中心
Siggraph Exhibition
Exhibition 展場中心 右手邊Laika Studio的攤位宣傳他們正在製作的兩部動畫長片,Coraline以及Jack and Ben
Emerging Tech at Siggraph
Emerging Technology 這裝置基本上是一盆水,底下則是投射像是魚群的三角體,當你撥弄水面時,底下的三角魚群會逃離或是反應
Emerging Tech at Siggraph
Emerging Technology 這裝置面上有一些水果的圖案,拿著小板子在水果上頭移動或旋轉,就可以在小板子上看到水果的截面圖
Siggraph Teapot Exhibition
Teapot Exhibition 猶他茶壺Utah Teapot是電腦影像的象徵之一,是早期猶他大學中研究電腦影像的先驅為研究算圖而在虛擬空間中製造出來的第一個茶壺,這次SIGGRAPG茶壺特展展出現代社會對茶壺的另外一些詮釋
Siggraph Exhibition
Meet the Robinsons 迪士尼當然也不會放過機會宣傳他們明年的這部長片動畫除了圖裡的模型外,也展出許多平面設計稿
這次的Animation Festival共有726件投件,主辦單位選擇了其中的97件在Animation Theater 和Electronic Theater放映,這些影片因為故事或視覺上的創新,讓它們得以在眾多投件中脫穎而出。在我觀察,這些影片大致分成幾個類型,第一,許多影片來自業界專業的製作,像是Sony Image Works介紹他們的第一部動畫長片Open Season,或是ILM展示他們在不同電影中製作的特殊效果,第二類影片沒有特別的故事線,可能是抽象的視覺表現,主要以視覺取勝,最後一類則是具完整敘述結構或是接近敘述結構的短片。
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下列這些短片
首先是獲得這次the best of the show的One Rat Short,這部短片由一家位於紐約的特效公司Charlex Films製作,故事講述一隻街鼠因為追逐食物誤闖入一間實驗室,他在那認識並與一隻白老鼠墜入情網,可惜最後冰冷的實驗室還是隔絕了他們倆。雖然這部影片在腳色塑造上不夠深刻,但是導演在氣氛的寧造上非常成功,將一個冰冷的實驗室與兩隻老鼠無奈的處境表現得非常好。
one rat short
One Rat Short
獲得評審特別獎的是德國學生導演Jan Bitzer,Ilija Brunck和Tom Weber的458nm,主角是兩隻機械蝸牛,不過他們脫離機械的束傅,相互接觸,也因此導致毀滅。這部影片讓人想到Microcosmos裡兩隻蝸牛緊緊貼在一起造愛的段落,事實上導演也說整部影片的靈感是來自於這部紀錄片,完美的製作水準很難想像是出自學生製作,冷酷的視覺與主題相互呼應。
458nm
458nm
這次SIGGRAPH許多影片來自歐洲學校,除了458nm的德國電影學院,法國的Gobelins也是耳熟能詳,這些學生作品不管是技術上還是藝術上都呈現出非常高的水準,比方說這部Christine Perrin的The Building雖然沒有完整的故事,但是緊湊的節奏,吸引人的人物設計,藉由2D的shading呈現出3D特有的透視感,是部非常優秀的小品。
Le Building
Le Building
廣告作品通常要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觀眾最大的注意力,這部Animal Logic的影片是為一啤酒公司所製作的廣告,Big Ad正如片名,兩軍人馬如Lord of the Rings似的衝鋒,鏡頭放遠看人們排成人喝啤酒的樣子,非常有創意與幽默感。而另一部由加拿大Red Rover Studio製作的廣告Robin Hood Flour也非常棒。
big ad
Big Ad
Robin Hood Flour
Robin Hood Flour
另外這些影片沒有特別的故事與邏輯,主要是表現電腦創造出的特殊視覺美感,像是這部Flight Pattern,藉由圖形化全美空中交通的狀況,呈現出非常美麗的,接近抽象的畫面。另一部作品,Musashino Plateau裡房子不斷的旋轉與繁殖,建構出城市景觀,互相糾結、串聯的房子,突顯出城市建構中的混亂,在無序中有一種美感,另外像是Scope或是Sciatia都是此類作品中特別吸引我的。
flight pattern
Flight Pattern
musashino plateau
Musashino Plateau
scope
Scope
sciatica
Sciatica
Planet One Barbeque將是Ilion Studio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預定將在2008上映,這部電影是以外星人的觀點來看待地球人向外太空移民,雖然在這只放映一小段落,但是故事的premise非常具有淺力,很讓人期待。最後還有Theros與Oh Hisse這兩部,沒有傳統的敘述結構,不過在音效搭配下視覺張力十足,是我這次最喜歡的作品之二。
Planet One Barbeque
Planet One Barbeque
theros
Theros
OH HISSE
Oh Hisse
最後趁著活動空檔,也順便一遊波士頓這個城市,身為新英格蘭的前哨,這個地方保有許多歷史性的景點,建築,許多美國歷史上或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都曾在這裡駐足,更不用說這裡是美國最高學府,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地,這裡氣候給我的印象跟台北類似,潮濕而炎熱,不過還好有海風的吹撫,夜晚氣溫舒服得多,總之,我喜歡在這個美麗的城市閒晃,也讓我SIGGRAPH行畫下完美的句點。
night view from Prudential Skywalk
Prudential Tower頂樓SkyWalk觀景臺眺望John Hancock Tower的夜景
Harvard
Harvard 哈佛大學校園
Charles River
Charles River 查理士河 右手邊是Longfellow Bridge舊橋 通到對岸的麻省理工學院,左手邊最高的建築是Prudential Tower,他附近的John Hancock Tower被樹遮住一大半

8/07/2006

Animation in Google Trends

Google Trends可以讓你搜尋特定字串被搜尋的數量排名與地點 我鍵入animation當作字串 結果如下
結果顯示印度Chennai市奪得搜尋animation這個字的冠軍 統計並同時顯示時間上新聞事件所造成的影響 這些數據是Google Lab從2004年開始針對全球人口使用Google搜尋的紀錄 對研究來說可以提供某些模式 反映了一些現狀 像是animation產業在印度一直向上成長 無怪乎他獲得搜尋的第一名了
另外 如果打中文的動畫當作搜尋字串的話 台灣的板橋獲得冠軍 其次是台南 這兩個城市都有個以動畫系著名的大學 不過 這結果的另一層意義是 語言也跟搜尋結果有關 同樣在中文區域 中國大陸Google並非最受歡迎的搜尋引擎 而且Google在中國也受官方牽制 所以統計數字一定要將這些因素列入變數之中

7/22/2006

動畫筆記本小改 增加分類Categories 以方便文章檢索 開放Comments 修改Title Bar設計

忍者龜 (TMNT) 預告片

看過魔比斯環後 再看看這一部動畫長片的短預告
點擊上圖觀看預告片
忍者龜 這部大家熟悉的電視卡通是從走紅的漫畫改編而來 這部是忍者龜系列的第四部電影 並且是第一部以數碼動畫(香港與大陸對CG動畫的稱謂)的方式搬上銀幕 在IMDB上頭你可以看到導演以及故事以及設計製作群同樣都是外國人 而實際執行製作的公司則是香港的意馬(IMAGI)

通常影片的宣傳模式是在製作初期 在正式預告(trailr)亮相之前 都會放出一段短預告(teaser trailer)來吸引觀眾討論 短預告通常不長 也看不出故事 但是可以大概略知影片風格 這部忍者龜的短預告很讓人期待 首先是風格上面不完全寫實 而是接近半卡通化的render方式 這風格從一開始鏡頭在城市間穿梭時特別明顯 至於動畫上頭 不管是忍者龜們在屋頂上的活動 或是最後在地面上的表演 雖然稱不上極佳 但絕對是不錯的 幽默的節尾則將影片定調 (動作喜劇類型) 這絕對是成功的短預告 讓人想看更多

另外關於意馬這家公司 全名叫意馬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雖然聽起來像是金控集團 不過它以自己製作的Zentrix時空歷險電視卡通聞名 製作水準甚高 在香港 法國 德國 英國放映 另外跟日本Bandai也有合作關係 它跟萬寬(Menford)以及先濤(Centro)並稱香港三大電腦動畫公司

7/20/2006

Thru the Moebius Strip 魔比斯環

點擊上圖觀看Youtube上的一段影片
中國大陸最近完成並上映首部CG動畫長片 Thru the Moebius Strip (魔比斯環) 這部由中國the Institute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Ltd製作 預算大約18.8 million美元的影片 由400名中外藝術家 耗時5年製作 企圖以國際性的題材 打入國際影片市場 所以故事並非本土原創 而是來自法國著名的漫畫家 Jean Giraud(讓紀勞) 的Moebius 他同時也在本片擔任劇作與美術總監

看一下影片的工作群 發現大部分的supervisor都是外國人 包含導演 Glenn Chaika 他在數部迪士尼動畫中擔任effect animator (特效動畫師) 這部是他繼The Adventures of Tom Thumb & Thumbelina後第二次執導 劇本除Jean Giraud外 包含寫過The Rescuers Down UnderJim Cox 以及寫過影集Earth: Final ConflictPaul Gertz 動畫總監Bob Koch 在Pixar的玩具總動員第二集與蟲蟲危機中擔任動畫師 另一位動畫導演Kelvin Lee則在Polar Express及Stuart Little等等許多部影片中參與動畫的製作

有了這一大群好萊塢藝術家的投入 照理說水準應該是不會讓人失望的 但上他的官方網站看看預告片後 不知為何 心突然涼了一大節 首先是這張海報 畫面中間的主角以一種怪異姿勢站立著 缺少人物姿勢應該要有的美感 再看看網站上的兩段預告片 完全看不出到底故事是關於甚麼 人物造形不但缺乏特色 在混亂的顏色 過於複雜的背景搭配之下 完全喪失Jean Giraud漫畫之中那股簡單而超現實的感覺 至於人物動畫上面 沒有太多鏡頭可以觀察 不過從生硬的姿勢看來 大概也無法期待太多 唯一有的只是特意炫燿大場面與千軍萬馬

中國大陸在看過Lord of the Rings後 積極地想製作類似的大片 將中國影片賣到國際上場上 像是英雄或是無極都是此意識下的產物 但看看拍出來的是甚麼東西 一部是光有美麗的外表而內容空洞 另一部則是兩者都無 只是浪費時間 作為一部影片 他們是徹底失敗的 在成本上也無法回收 他們說 要以國際性的題材作為進軍國際的手段 問題是 何謂國際性的體裁 Pixar的長片Cars講的是美國66公路的故事 Dreamworks的Over the Hedge講的是美國suburban社區中的動物和人的故事 這些都是美國的故事 體裁上決對都沒有國際性可言 唯一共通的是影片中人物藉由故事表現出的情感 那才是國際性的 至於故事是關於遙遠的未來或是兩萬五千里長征根本都不是重點 以為利用一個國際知名漫畫家的作品 聘請好萊塢導演 就可以達到國際水準 把影片賣到國外 不異是緣木求魚

回想60年代上海美術製片廠的動畫長片 不管是哪吒鬧海或是大鬧天宮 這些影片或許沒有現代社會的流行感 但是在藝術及故事價值上絕對勝過所有現代的影片 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 故事的人才絕對是有的 但是很多動畫長片製作常常在生意人或是半調子製作人領導下 走向只重花俏外表 炫目的視覺 不重內容的方向 Thru the Moebius Strip讓我想起以前在台灣曾參與過的夭折長片 成吉斯汗 不同的是 中國大陸還是完成了這部影片 但是要是票房大敗 那下一部呢

影片相關中文報導 連結1 連結2

7/14/2006

NFB動畫短片

NFB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是加拿大一個國有電影製作機構 成立的目的在教育加拿大人民 並且將加拿大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成立於1938年 雖然期間製作了一些非常有爭議性的影片 但也培養了許多知名動畫導演 獲得全球影展肯定無數 最著名的影片類型是紀錄片與動畫短片

這個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官網連結中你可以見到50部NFB的完整短片 都是NFB的代表作品 (你可以在官方網頁上選Large Format播放高解析度的影片 或是直接點選下面的圖片播放動畫)
http://www.nfb.ca/animation/objanim/en/films/
我最喜歡的影片有:
Title: The Cat Came Back
Director: Cordell Barker
Year: 1988
幽默的故事將主角無法擺脫一隻小貓的無奈表現得極致 其中所用的歌曲與片名同名 是一個有上百年歷史的民歌 漫畫式的人物 加上自由的手繪動畫風格 非常吸引人

Title: Mindscape/Le paysagiste
Director: Jacques Drouin
Year: 1976
作者使用特殊的針板動畫技巧 描述一個畫家進入一副自己所繪製的圖畫之中 目睹一連串奇特的景色 優游在他自己腦海的想像之中 針板所造成的特殊黑白階調絕美

Title: Nightangel/L'Heure des anges
Director: Drouin, Jacques, Pojar, Bretislav
Year: 1986
這部偶動畫描述一個非常美的故事 主角因為追求一個美麗女子的幻象導致失明 在探索這個黑暗的新世界時 他能接觸到的東西才有具體的形象 導演聰明地利用燈光還有環境表現了失明者的感官 阻礙他的環境變成糾纏的夢靨 唯有女子的幻象是他的慰藉...

Title: Every Child/Chaque enfant
Director: Eugene Fedorenko
Year: 1979
這部影片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名義製作 是10部6分鐘長的動畫短片集錦中的一部 以慶祝國際兒童年 故事講述一個棄嬰在街上到處被所有人遺棄 最後被兩個流浪漢收留的故事

Title: Flux
Director: Christopher Hinton
Year: 2002
在這部手繪動畫影片中 自由幾近狂野的動畫風格描述的是一個家庭以及其後代 畫面安排充滿創意 扭曲的空間以及飛舞的線條 幾乎像是抽象畫

Title: Notes on a Triangle
Director: Rene Jodoin
Year: 1966
這部是典型的抽象動畫 沒有故事 沒有敘述 有的只是表現形 色 在時間向度下的變化 呈現的動態美感 是一部三角形的芭蕾舞

Title: A Chairy Tale
Director: Jutra, Claude, McLaren, Norman
Year: 1957
加拿大動畫大師 Norman McLaren的這部影片 其實絕大多數都沒有使用動畫技術拍攝 少部分使用真人動畫 故事關於主角與椅子間互動的故事 椅子在這裡比較像是一個偶 即便如此 椅子所呈現的明顯個性 兩人間矛盾的情感表現淋漓盡致 非常幽默的一部作品 是我最喜歡的影片之一 所有animator也都應該好好研究影片中椅子這個角色

Title: Two Sisters
Director: Caroline Leaf
Year: 1991
Caroline Leaf的動畫最著名的就是蝕刻技法的使用 animator不是將動畫畫在紙上 而是直接在膠卷上作畫 利用刮或是化學品侵蝕的方式 讓膠卷上染料因為深淺不同的關係 呈現出獨特的顏色與光度 這部影片是關於一對自我孤立的姊妹故事 而這個動畫技術的特殊風格呼應了故事的主題 黑暗的光線配置 場景的變化 在作者的操作下特別吸引人

Title: Le merle
Director: Norman McLaren
Year: 1958
這部Norman McLaren的作品在加拿大的法文民歌搭配下 表現剪紙動畫的獨特美感

Title: Bead Game/Histoire de perles
Director: Ishu Patel
Year: 1977
分子是生命的基礎 這部動畫中用珠子來代替分子 演化是一連串的分子融合 變化 這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珠子排列下特殊的美感是其他類的動畫媒材難以模擬的

Title: Balablok
Director: Bretislav Pojar
Year: 1972
這部幽默的動畫關於戰爭 關於黨同伐異 值得我們深思

7/13/2006

電視卡通 Pocoyo

Pocoyo是西班牙公司Zinkia Entertainment製作 Granada發行 針對學齡前兒童製作的電視卡通 它在第30屆安錫動畫影展獲獎為世界最佳電視動畫 我喜愛他可愛的角色設計 人物配音 動畫上也非常優秀 每個pose都非常精準地表現情緒 風格上與好萊塢的動畫迥異

這個連結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部分幾集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2DBB8A073916E0A1
這個連結是Pocoyo的官方網站 有此節目在英國 澳洲 紐西蘭 加拿大 及日本放映的時間
http://www.citv.co.uk/page.asp?partid=41&src=http://www.pocoyo.com
這個連結是Pocoyo的官方部落格 裡面有一些人物設計甚麼的 還有Pocoyo是怎麼開始製作等等的文章 不但適合喜歡Pocoyo的人看 也非常適合動畫業界人士閱讀
http://pocoyo.blogs.com/pocoyo/

7/06/2006

太空梭發現者號升空

7月4號這天除了是國慶日外 同時也是發現者號太空梭發射的日期 看著這段升空的video 眼見太空梭逐見消失 突然有一種感觸 人類不斷嚐試離開地面 向外太空的冒險及探索永無止境 讓人感動

另外 補充一些小常識 下面圖片是太空梭的基本結構 包含燃料槽 提供太空梭下方的主引擎燃料 兩個火箭推進器 提供升空時71%的動力 升空的過程是 太空梭升空後20秒 機體旋轉180度調整衝出大氣層角度 60秒後 達到最大推力 2分鐘後 兩個火箭推進器會在離地面大約45公里處脫落 掉到大西洋中 回收後下次任務再使用 太空梭這時載著燃料槽繼續前進 8.5分鐘後 主引擎關閉 這時太空梭已出大氣層 得減速以避免機體超過3g的重力加速度而損壞 9分鐘後 太空梭再跟燃料槽脫離 燃料槽會在掉落時在大氣層中燒盡 10分鐘後 太空梭再次點火 進入地球低軌道 45分鐘後進入離地面大約400公里的高軌道 參考下面圖片及影片
點擊上方圖片參考更多資料 或是觀看下面升空影片


另外這個MSNBC的連結中 更可以看到升空整個完整過程(從在地面點火升空到在大氣層外燃料槽脫離)各個角度的影像 包含一個燃料槽上的攝影機 並解說過程中個各階段

6/16/2006

我對動畫長片 Cars 的想法

主角 當紅的年輕賽車手 Mcqueen 充滿潛力 但是卻驕傲自私 他要到加州參加總決賽 不過途中迷路到了一個沒落的小鎮 因為超速 被判社區服務 在這個鎮上他認識了單純的Mater 神秘的鎮長Doc 以及美麗的保時捷跑車Salley 這些人(車) 改變了他對人生的態度 讓他認識了這個地方的背景 最後他不捨地離開小鎮 參加決賽 而這些朋友則成為他最好的幫手 學到的東西也幫助他贏得總冠軍 這個小鎮也因此再次熱絡起來

看過影片大概都會覺得故事似層相似 故事太過刻板是它的嚴重毛病 這些人物似乎都在哪些影片中出現過 你可能會說事實上所有電影歸納起來只有七個故事 不過那是指七個故事題材 而不是指七個說故事的方式 很多段落顯得太過說教 像是Salley帶主角兜風這個段落 唯一對故事的作用只是解釋Salley為什麼在這個小鎮的原因 攏長的一段說明這個小鎮的沒落 還不如一些電影只用幾個鏡頭就表現了凋零的氣氛 故事結尾顯得缺乏說服力 州際公路的目的是讓人更快的到達目的 大家不會因為route66有歷史就棄高速公路而就route66 除非原本就是觀光的目的 所以整個故事的另一個衝突 小鎮的沒落 根本沒有解決 或者說 根本就沒有這個衝突存在 route66功能上除了觀光以外 要怎麼跟州際公路相較 而真的要觀光的人 難道之前就不會想到要用route66嗎

說到故事的相似 看看這部1991年的影片 好萊塢醫生 Doc Hollywood 大綱如下 主角發跡後要開車到比佛山莊擔任整形醫生 不過途中因為躲避塞車下了高速公路 因此迷路到一個小鎮上 他被判社區服務 到一家醫院擔任志工 他只想要趕快做完然後走人 不過當地人慢慢跟他產生感情 他也慢慢愛上一位女士 這時他掙扎著該不該離去...Cars的故事跟這個未免太相似
另外太多所謂的inside jokes 大家對Pixar動畫的熟悉 這些jokes根本不再inside 甚至拖累了整個故事的進行 我看到了For the Birds裡的小鳥 有apple computer商標的賽車 或是在toy Story裡出現過的車子 這跟故事有任何關係嗎 更不用說影片最後將Pixar的動畫都用汽車的世界來詮釋 這跟Dreamworks的影片老拿迪士尼的動畫來開玩笑沒啥兩樣 一再重複這樣的插顆打渾 或許觀眾看了還是會會心一笑 但是重複顯得缺乏創意

另外則是關於汽車的世界建構 顯然的 這部影片完全定位在給小孩看的電影 所以一些邏輯是可以不加以解釋的 但是這些邏輯上的困惑卻會影響到成人對整部影片的認知 在擬人化的卡通世界中 許多行為需要加以定義以建構這個世界的觀點 Cars跟之前Pixar影片最不同的地方是 之前影片都有人的存在 所以這些擬人的角色 不管是玩具 魚 還是昆蟲 他們的世界是跟人類世界平行的一種"想像" 而在Cars裡 車的世界"等同"人的世界 觀眾預期見到等同於人的世界的模擬 像是他們怎麼活動 怎麼走路 吃什麼 睡哪裡之類的問題 怎麼在這個車的世界中以另一種方式呈現 所以邏輯出現問題的話 這樣的困惑絕對會一直糾纏著觀眾 像是 他們要怎麼加油(吃飯) 怎麼睡覺 既然會彈感情 那要怎麼生小孩等等問題

除了故事的毛病外 整部影片幾乎完美 至少在擬人的汽車動畫中 這是我看過最好的表現 Render上美麗的顏色配置將美國地景表現得非常出色 這許多得歸功於Pixar裡technical團隊 沒有這樣的技術支援 創意只會擱淺在沙灘上 不過重點是 沒有有意義的故事 這一切也只是漂亮的空殼而已

註: Disney/Pixar合併後首部動畫 Cars 製作預算估計為 120 million 行銷大約50~60 million 第一個周末美國票房 60 million 而首周全球票房132 million 遠低於Disney內部的期望 而估計這輪院線放映美國境內應該會有250 million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