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007

「正名」才是真的需要正名

這篇文章也會跟上一篇文章一樣有點政治性,最近鬧得最兇的就是民進黨的一連串的正名動作,不過,我認為,「正名」這兩個字根本就使用不恰當,「正名」,說白話一點,就是改成「對」的名字,但問題是,何謂「對」呢?民進黨認為只要把跟中國、中華有關的名字改成台灣就是「對」,但這基本上就很有問題,首先,把中國換成台灣沒有任何民意基礎,請問民進黨有徵詢過所有中華民國人民的意見嗎?這包含屬於中華民國的澎湖、金門、馬祖地區,所以為何要用台灣這個名字?只因為它比較大嗎?這種大台灣意識跟排擠地區意識的大中國意識又有何不同?這種獨裁式的政策推行跟兩蔣時代的國民黨又有何不同?第二,並非所有人都跟民進黨一樣認同台灣獨立,尤其是在這個國內國家意識非常分歧的時期,許多人不見得認同民進黨認為中華民國並非獨立國家的論述,許多人仍認為中華民國不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有中共在國際場合的打壓,但不損中華民國是個擁有台澎金馬獨立國家的事實,也請民進黨不要動輒給反對人士戴紅帽子,使用中華民國這個名字不見得跟以台灣為中心的思考衝突,反而是基於認同中華文化背景,以台灣為主體,融合中國及其他地區的綜合個體,這種條件下,名稱改成台灣又有何絕對的「對」可言?說好聽是本土化,但根本就只是民進黨「執行」、「推動」台灣獨立的「手段」罷了,第三,使用台灣這個名稱在國際上有地區化自己國家的疑慮,尤其是在國家名稱還沒有變成「台灣共和國」之前,現今國際間非外交場合使用「台灣」這兩個字只是現實需要,且對這些國家來說,不與中共的一個中國政策衝突,就像許多國際場合香港仍舊使用香港這個名稱一樣,改成台灣或許對獨派人士而言有除掉他們痛恨的「中」這個字,但事實上是在自降國格,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意識形態,民進黨政府真的有考慮到這個國家、這裡的人民嗎?

所以說,最近常聽到的「正名」這兩個字,根本不應該叫做「正名」,頂多可以稱作比較中性的「改名」,這種沒有民意基礎的動作事實上要稱作「竄改」也無不可,我個人認為,部分名稱要改是可以,但是請執政黨提出一個具體的計畫,哪些單位要改名字,理由是什麼,要改成什麼名字,重點是,這些應該都要有充分討論的空間,而非執政黨獨裁式的動作,只為了選舉來創造議題,討好部分選民,陳水扁對郵局或郵票的改名說法更可怕,什麼叫還原歷史?台灣郵票是在古早前就已出現沒錯,但請注意,當時台灣是滿清(中國)的一部分,這種說法真是不倫不類,有頭腦的人請好好想一想。

後記(02/24/07):
民進黨所謂的「正名」運動事實上只是混淆「台灣主體性」與「台獨」的其中一個手段而已,民主的意義在於任何關於國家方向的決策都應該經過充分的討論過程,而非政府獨裁式地主導,可惜政客為了選票與自身利益,寧願愚化人民,操作議題,撕裂族群,卻不願意真正讓台灣步上民主軌道,記住,有選舉權並不代表就是民主國家,有民主態度的政府與國民,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參考文章:台灣主體性與中間偏左

參考文章:
正名不是亂改
台灣郵票一百一十九年前就已現身

2/10/2007

故宮也要去中國化?

最近在一連串獨派人士所謂的正名運動中,文藝界也難逃政治髒手的界入,國立故宮博物院宣布修改組織條例,將「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刪除,並將「中國古代」字句修正為「國內外」,行政院的解釋是,故宮過去的主要典藏品,來自北平故宮,這是過去的歷史;故宮博物院典藏本來就應與時俱進,以更寬廣視野發展。而陳水扁也說:「過去故宮給人一種以中國為中心,古老又沉重的距離感,不少民眾因此望而卻步,期盼故宮未來的走向能更為多元豐富,持續讓國人與世界一起感受,並見證台灣文化的力量。」

台北故宮跟法國羅浮宮還有紐約大都會不一樣的地方是,前者主要在收藏中國文物,後兩者則是綜合性的收藏,各有各的特色,不過我不曉得這是哪門子的邏輯,竟有人認為「要跟國際接軌,所以得擴大收藏範圍」,我並不反對故宮改變經營方向,朝向綜合性發展,可是請問故宮你準備好了嗎?一般人可以在故宮看到的文物只是60萬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絕大部分都仍然擺在倉庫裡,為什麼?缺乏預算,也缺乏足夠的人員把它們規劃、展覽出來。連現有的都整理不完了,還要談跨大收藏?

另一個問題是人員,文物不是買來就算了,更重要的是管理與維護,目前故宮專業人員專精於中國文物為主,將來擴大收藏範圍,勢必也需成立專精於西方藝術的研究與修復中心,可是以目前國內這類人才缺乏的狀況來說,我不曉得故宮到時有了這些東西後要怎麼處裡,擺著發霉嗎?為何不把心思放在提升館內研究中心的水準,加強人員訓練,整理現有的館藏上頭呢?這些才是最即刻需要的,不是嗎?

給人距離感,讓人望而卻步,那是經營宣傳與管理的問題,而不是因為只收藏中國文物的關係,想看國外的收藏,不會去別家博物館嗎?台灣文化沙漠化到只有一家可看嗎?難道故宮沒有邀請外國博物館來台展出嗎?說要擴大收藏,才不會畫地自限,這更好笑了,那不乾脆也收藏外太空掉下來的隕石,這樣不是更寬廣。台北故宮始終是國際級的博物館,我幾個到過台灣,參觀過故宮博物院的外國朋友都對館內的收藏印象深刻,當全世界都對這些無價的文物投以讚嘆的眼光時,我不懂會什麼只有台灣人不知道珍惜自己有的東西。

如果沒有民主制衡的話,我真的相信獨派人士會跟文革的紅衛兵一樣,衝進故宮一把火把這些文物都燒了,看看當台北市政府要修繕林語堂與錢穆故居時獨派人士的反應就知道,所以獨派人士會對故宮下手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這個專門收藏中國文物的地方就像他們眼中的一粒砂一樣,愈先除之而後快,從認為使用成語是教育失敗的杜正勝當館長後,就有將「故宮」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萬國博物館」的企圖,還要將「故宮」一分為二成「台灣館」和「中國館」,請問這些動作的目的在哪裡?還不是要淡化中國這個字眼,好符合他們台獨的意識形態,我納悶的是,新的組織條例裡所謂的「國內外」這個「國」到底是哪個國?如果是台灣共和國的話,那故宮跟本也不用「去中國化」了,請物歸原主,直接將這些被蔣介石「盜運」過來的文物歸還中國大陸,就像杜正勝反對唸文言文的理由:「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樣的文章雖然美,但跟台灣沒什麼關係,如果不承認自己中華文化的背景,那麼這些文物是真的跟我們台灣沒有什麼關係,教科書中國史也變成不是本國史了不是嗎?那請問留這些「外國的」文物作啥?

故宮簡史:1925年故宮博物院在北京成立,1931年戰亂的關係,故宮文物南遷1948年底,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運臺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5件。中央博物院併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餘件,目前共有60餘萬件,保存於1965年成立的臺北故宮,與原北京故宮分隔兩岸

故宮收藏的中國四大名畫:
谿山行旅
萬壑松風
早春圖
富春山居
參考連結:
國立故宮博物院介紹
6月12日 80年故宮院慶兩岸故宮大揭密
政院:故宮博物院典藏應與時俱進 勿畫地自限
故宮應該設分院嗎?
扁:故宮以中國為中心,令人望而卻步

2/06/2007

迪士尼又要回頭作手繪動畫長片?

迪士尼已經有Pixar片場作CG動畫長片 董事長迪克庫克(Dick Cook)和導演羅伯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又剛剛共同宣布將建立一個新的片場 拍攝由motion-capture技術製作的CG動畫長片 那麼原本的長片部(Disney Feature Animation)會再繼續製作CG動畫嗎 這是這個新的合作關係公佈後最讓人感到興趣的問題

羅伯辛密克斯說 迪士尼公司除了製作CG動畫長片外 也致力於最新技術的數位影片製作 這包含motion-capture電影 結果就是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 羅伯辛密克斯導演了許多賣座的真人電影 像是Forrest Gump和Cast Away等等等 動畫則有Polar Express 這是第一部使用他們所謂的Performance-Capture技術拍攝的CG動畫 (Performance-Capture事實上就是motion-capture 只是聽起來比較好聽 也跟之前為人所詬病的Final Fantacy有所區別) 這部影片的賣座 讓他接著拍了使用相同技術的 Monster House (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迪士尼也因此想看看可不可以也靠這東西撈一些錢

Robert Zemeckis
Robert Zemeckis
這個合作關係將許多人拉到迪士尼這同一個屋簷下 暗示了John Lasseter 和 Robert Zemeckis之後合作的可能性 據說這就是為什麼迪士尼買下Edgar Rice Burroughs的小說John Carter of Mars(火星的約翰卡特)版權的關係 有了這兩寶 迪士尼之後將再取得動畫王國的龍頭地位

在這個偉大的藍圖中 反而迪士尼原本的長片部因此被冷落 總總跡象顯示位於Burbank的長片部將停止CG動畫的製作 比如說像是Joe Jumps(一部迪士尼製作中的CG動畫長片)的延期 或是John Lasseter跟Glen Keane在另一部CG長片Rapunzel(萵苣姑娘)上的爭執 而同時間預定將是手繪動畫的長片Frog Princess(青蛙公主)卻飛快地進行 難怪謠言說Burbank片場在12個月內將會正式宣佈從今之後只做手繪動畫長片 回到以前2或3年才會有一部的產量 這意謂員工將會減少到只剩150到200人左右的規模 另外400人將因此失業 不過確定了迪士尼王國下 Pixar片場作CG動畫 羅伯辛密克斯的片場作mo-cap動畫 而Burbank片場作手繪動畫的模式

參考文章
迪士尼跟羅伯辛密克斯的合作關係對其長片部的影響(What Disney's deal with Robert Zemeckis really means for WDFA)

1/29/2007

滿城盡帶黃金甲、墨攻、雲水謠、父子

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金甲算是五代十國風格的歷史幻想劇,以這個角度來看,應該會對其中一些不合理的美術設計釋懷,故事講述大王回朝發現王后與大王子有染,所以他打算廢大王子然後另立跟著他到邊疆歷練的二王子為王,然後慢慢毒死太后,二王子為太后所生,所以當然無法作視,為了母后,便打算跟著母后,以菊花為信物,在重陽節政變,太子後悔跟太后發生關係,打算出走宮廷,跟著與他戀愛的宮女到邊疆生活,不過這宮女是太醫與大王舊愛所生,但這時三王子卻殺了太子也打算謀奪王位,最後影片在這些複雜的關係慢慢清楚化後的一場失敗政變結束。
故事間人物關係複雜,不過幸好沒有像一般親情倫理大悲劇一樣濫情,故事講述的是講求規矩、秩序的王宮封建生活,而在糾葛中,不管是奪位、毒殺、政變、弒兄、亂倫、等等見不上檯面的關係對比下反而更諷刺,更有衝突力量,像是王后明知藥有毒,卻還是得照規矩定時服用,鞏俐演技出色,將情感上的衝突表現得非常清楚,突顯規矩之下的無秩序。
影片華麗的風格似乎是近年來許多大陸大片所追求的目標,所以大場面當然也少不了,只要跟故事沒有衝突,包含使用像周傑倫這樣的大明星,也不是不可以,畢竟這樣的東西是電影行銷人員可以用的賣點之一,至少我認為張藝謀在這部片用得都比十面埋伏或英雄好得多了。
黃金甲導演張藝謀,改編於現代劇作家曹禺轟動的現代話劇-雷雨(1933)。
滿城盡帶黃金甲

墨攻
戰國時代趙國攻打燕國,夾在之間的梁國也岌岌可危,而主張兼愛非攻、在故事中擅長攻略的墨家人革離前來解圍(我也不知道原來墨家人擅長打仗),所以在革離的領導下,梁國因此擋住趙國的大軍,不過梁王最後怕革離取得民心反客為主,危及梁王地位,所以打算殺了革離,最後趙軍再次攻城得逞,並以梁人為人質擒拿革離,追隨革離的部隊再次營救梁人,雖然得勝,但梁人愚民卻以為是梁王的功勞,革離只有在失去逸悅(革離在梁國結識的夥伴)的灰心中離去。
影片大體上故事扎實,雖然說人物上女主角逸悅作用不大,花瓶性大於故事性,結尾革離放趙國菜餚吸引趙人卻得知自己將被處決的那段戲有點混亂,其他節奏都很順暢,相對於黃金甲的華麗,影片選擇單色調的寫實風格更替整部影片加分許多,故事最後革離回到梁城尋找逸悅,雖就在腳下的地牢,但因為逸悅被割喉而無法救她,雖然最後還是找到她的屍體,但我個人覺得這段應該讓革離還是找不到屍體會更有衝擊性,因為尋找和平一直是墨家的理想,逸悅也可以象徵著這個東西,不過戰國紛爭,理想終究無法尋獲,就跟故事的結局一樣。
這部影片根據森秀樹日本小學館漫畫獎的同名漫畫改編而成,導演張之亮。
墨攻

雲水謠
一個來自西螺的年輕人秋水來到台北唸書,在一戶小康階級家中擔任家教的工作,並與這戶家的女兒碧雲相愛,談情說愛到一半他突然亮出一本左派書籍表明他的思想,是的,電影裡就是這麼唐突,因為二二八的關係,他因此被迫逃離到大陸,然後可能是因為抗美援朝的時代,跑去韓國打仗,雖然認識了另一位很喜歡他的女孩,他還是對碧雲念念不忘,之後又去西藏一家醫院擔任院長,當初喜歡他的女孩也找到這,然後把自己名字改成碧雲,想要取代她的地位,他們也就竟然這樣結婚了,最後兩人死在大雪中,故事最後是碧雲時髦的甥女為了尋找碧雲這段似迷的記憶來到西藏(一開頭是碧雲在美國看著自己的畫回憶),找到秋水的兒子,讓碧雲跟秋水兒子在網路視訊中再會。
故事一開始一大段在台灣的場景顯得造作,幾個長鏡頭似乎想要用典型的40、50年代台灣印象來裝飾銀幕畫框,唱著歌仔戲、布袋戲、路上跑的小孩創造出一種記憶中的浪漫印象,卻跟復古商店賣的古早玩意兒一樣徒有外觀卻沒有一點情感,照理說這類愛情故事應該重點放在兩個人關係上,但故事上面混亂的安排讓影片失去重心。另外人物目的不明,像是碧雲的外甥女,他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可以讓他為了這個追去西藏,至於演員演技的拙劣就不用說了,拜託,不是會哭就是演技好好嗎?
據報導,本部影片拍攝之初受到民進黨政府打壓,認為其內容不符他們對二二八歷史的詮釋,說是統戰我認為言過其實,儼然重現戒嚴時代思想控制的鬼影,影片本身要說的愛情故事是失敗的,不過有趣的是提起了一段二二八鮮為人知的歷史,那就是二二八跟左派的關係,共產主義在那個年代是知識份子的鴉片,全球皆然,參考一些描述法國當時代的電影,你可以看到當地知識份子對毛澤東的崇拜,台灣也一樣,即使國民黨登台,共產黨並沒有就因此消失,比如,二二八犧牲的人,被處決的原因多是跟左頃有關,而非台獨思想,另外二二八當時組織反抗國民黨最久的就是台灣共產黨,像是二七部隊等等,所以有人認為二二八這個悲劇是國共內戰的延續,而非全然是民進黨政府一直灌輸台灣人族群欺壓、外省人欺負台灣人、打壓台獨力量等等這些原因,而這些正是當今政客用來激化族群衝突的手段,而靠此取得政權的民進黨政府難怪會這麼氣急敗壞,深怕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歷史觀點被挑戰,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參考這些文章:
二二八的六個最基本問題
誰的二二八?
雲水謠導演尹力
雲水謠

父子
主角是一位當廚師維生的父親,不但愛賭博,對妻小也從沒客氣過,故事從老婆打算離家出走開始,這父親似乎有些悔意,之後老婆當真離家出走,剩下這父親與還在唸小學的兒子,以為這父親會因此改變,但反而每況愈下,即使搬了地方,還是被追著討債,還是賭博,還是對小孩粗暴,小孩想念母親於是獨自尋找已經為人妻的她,不過因為她懷了新歡的小孩,這小孩就恨她,然後回到他父親身邊,這時影片已經演了三分之二,完全沒有人物情感上的轉折,直到父親最後逼小孩當賊害小孩被關到看守所,也沒任何變化,小孩長大後重遊舊地,還了一只當初偷的錶,然後似乎看到父親跟另一個懷孕的女人走在一起,故事結束。
看完不知道整部片的中心主題是什麼,剪接上明顯的問題不說,一個愛賭博的父親毀了一家庭的影片,然後呢?我只看到了一大段攏長的事件,卻沒任何變化,電影是關於人的觀點的故事,故事一開始以為是這父親的觀點,但後來似乎又變成這個小孩,因為最後也是以這小孩畫上句點,混淆的觀點讓故事沒有重心。
影片中的人物同樣沒有任何變化,平板而單調,父親的角色從頭到尾一個樣,他愛這個家或這個小孩好像只要激動著抱著他們就算數了,可卻看不到任何跟這父親的愛有關的情節,想帶全家出遊並不表示他對妻小就有愛,面臨抉擇才是真的考驗,像是母親面臨要不要為了小孩的好,而留下來委屈自己的抉擇,這種狀況才見得到一個人物的情感。沒有變化,演到一半我就已經很不耐煩,至於小孩的情感上也莫名其妙,母親說要是她走了,怕小孩當初父親不告而別沒了父親,這時又沒了母親,所以顯然影片前這父親也是有拋家棄子的紀錄,小孩可以接受父親這點,但當母親離家出走卻可以讓他說出我恨你,我感覺莫名其妙,這故事應該是關於父跟子的情感,我卻找不到父親跟這小孩任何情感上的依據。
故事設定在馬來西亞的中下階級華人,時間是現代吧,因為小孩在玩PSP,整部影片唯一正面的是美術上,我喜歡影片中的人物造形,中下階級的生活感覺蠻寫實的,反正我也不知道那邊的人怎麼過活,那些金馬評審眼疾可能還未痊癒,這是讓它得到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原因?
父子

1/25/2007

The Oscars 第79屆奧斯卡

今年奧斯卡將在二月25號舉行 動畫長片部分 我認為Cars大概會得獎 美國本土的題材 對公路文化的關懷 美麗的畫面 高水準的製作 是這三部之中最合奧斯卡品味的 至於Happy Feet太過意識形態(對右派來說) Monster House沒有Cars溫馨 所以都沒那麼具競爭力 其他入圍者有

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Cars (車)
Happy Feet (快樂腳)
Monster House
(怪怪屋)

最佳影片提名
Babel (火線交錯)
The Departed (神鬼無間)
Letters From Iwo Jima (來自硫磺島的信)
Little Miss Sunshine (小太陽的願望)
The Queen (女王)

NPR上奧斯卡的報導

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The Danish Poet- (丹麥詩人)
by Torill Kove
一位名叫凱斯柏的年輕詩人為了尋找靈感而旅行到挪威 遇見著名的作家席格恩斯特
影片連結
Danish Poet

-Lifted-(漂浮)

by Gary Rydstrom
一個正在受如何綁架人類訓的外星人在指導者監督下 試圖將一位睡眠中的農夫帶上太空船
影片連結
Lifted

-The Little Match Girl-(賣火材的小女孩)

by Roger Allers and Don Hahn
安徒生童話中的小女孩在溫暖的火材火焰中見到幸福的幻覺
影片連結
The Little Matchgirl

-Maestro-(大師)

by Geza M. Toth
一隻報時鳥坐在化妝鏡前等待機械手臂將他帶上舞台
影片連結
Maestro

-No Time For Nuts-(沒時間)

by Chris Renaud and Michael Thurmeier
正當Screts試圖埋著他的橡實時 發現了一個冰凍的時光機器
影片連結
No Time For Nuts

完整提名名單連結
AWN上的2007奧斯卡動畫類專頁

1/09/2007

評 紅孩兒 決戰火焰山

Fire Kid
紅孩兒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踢翻一只火爐,變成火焰山,當一行人之後取經路道此處時,遇到紅孩兒以及其雙親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牛魔王是王,為何羅剎女是公主而不是王后,這是我從小到大一直有的疑惑),鐵扇公主因為蜘蛛女聯合蟾蜍精毒害的關係而半身不遂,牛魔王則因好賭最後將鐵扇輸給蜘蛛女,蜘蛛女想說得到鐵扇的話,蜘蛛王國就不會因為火焰山消失而滅亡,這大概是整部片中的大反派,蜘蛛女使壞的主要動機,而紅孩兒誤信蟾蜍精之言 ,以為唐僧的肉可以治其母鐵扇公主的病,所以故事主幹建立在紅孩兒跟孫悟空的打鬥上面,要取唐僧肉救母,這是紅孩兒的動機,而衝突則來自孫悟空,最後結局是,紅孩兒認清事情真相,與孫悟空一起打倒蜘蛛精。

整個故事骨幹合理,因為是改編自西遊記火焰山,所以部分情節背離原著小說沒什麼不可以,但是情節轉折點一樣得合理才行,比方說故事一開始孫悟空大鬧天宮,下個場景變得跟唐僧四人一道西行取經,影片中沒有任何段落說明這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連個字卡說明都沒有,要不是因為這故事對華人耳熟能詳,否則對從未接觸這題材的人而言,絕對是個大問號。

人物刻畫上面則顯得薄落,追根究底還是作者對人物動機的模糊不清,動機決定了個性,舉個例子,當紅孩兒為了取唐僧肉跟孫悟空搏鬥時,應該是你死我活的,因為紅孩兒的動機是要救他的母親,而孫悟空則是誓死保護唐僧,所以紅孩兒不應該在影片中說出我們約定下次再一較高下這樣的話,因為打架並不是重點,重點應該是他們所爭鬥的目的,唐僧。

在影片意義層面上,原著中西遊記裡的唐僧師徒四人事實上象徵著同一個人的不同性格面貌,孫悟空好勇善鬥,八戒懶惰貪色,悟淨優柔寡斷,唐僧則昏庸無能,影片本可以在劇情中強調不同的性格,最後合作達到目標,而非用刻版的方式個別描寫這些人物,仔細想想,這部影片要是拿掉悟淨這個角色,你會覺得對故事有影響嗎,如果沒有,那就表示這個人物並沒有寫到故事情節裡。

另外,影片中的配角在故事上顯得多餘,動畫片有老喜歡學迪士尼設計一些可愛的角色當作sidekick的壞習慣,像是鐵扇女的寵物,古怪的設計,一開始像是豬的蹄子,後來卻又多出手指,只為了讓它能拿東西,或是紅孩兒的火龍,角色目的不清不楚,跟龍珠又有何關係,孫悟空的筋斗雲一開始被火龍噴散,當觀眾以為這個跟孫悟空是搭檔的角色犧牲時,沒想到下一個段落又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的出現,總而言之,不清不楚的描述一個人物,還不如乾脆就淡化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視覺上整部影片品質不錯,影片一開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場面不管動畫,或運鏡上都頗有水準,跟中華卡通的梁祝比較起來真的是好太多,可惜影片後段後繼無力,無法維持一貫的水準,蠻可惜的。
Butterfly Lovers
梁祝
聲音是整部影片最糟的部分,好像也是國產動畫長片的通病,對白太過現代化,連英文字句都出現,說好聽是通俗,說難聽是寫劇本的人缺乏中文素養 ,即使使用通俗字句,也不應該連一點感情也沒有,當然這跟配音的演員素質也有關係,另外則是聲音的技術層次,整部影片竟然可以聲音都聽起來像是從同一個地方發出來一樣,稍微唸過一些聲學的人都應知道,聲音處在不同環境中,音質會有所改變,但在這部片之中,這些聲音,尤其是對白,都不像是故事中場景內應該有的聲音,反倒像是配音員從頭到尾站在電視兩旁為畫面作講解,這種學生水準的東西竟然可以讓它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片,請問你們這些金馬評審都聾了啊。

另外我看的是DVD的版本,不知為何,影片最後竟沒有credit list,非常怪異,如果是刻意遺漏就顯得莫名其妙,如果是技術問題,就顯得宏廣公司沒有對這些正版DVD品質管控,難怪大家無所謂要去買盜版了,自己都對自己的作品不尊重,那誰要尊重你啊。

這部影片由宏廣製作,導演 王童,編劇 紀蔚然,結語,看來宏廣沒有從之前的錯誤學到太多東西,可惜。

該是animation正名的時候了

我是animator 中文稱作動畫師 我作的是電腦動畫 常有人對我的工作內容感到興趣 就會問說那你是用電腦在畫卡通喔 我有時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想回答不是 又不能三言兩語解釋清楚 終得歸咎於動畫這個名詞 動畫這個名字本身就很容易誤導大眾 會動的畫 以為animation這門藝術只能用畫的方式做到 這個日本人最先使用的漢字造成日後大眾對這個媒介的誤解 animation除了可以是用畫的 像是cartoon 也可以是用手調的 像是stop-motion animation 也可以是用刮的 像是scratch on film animation 也可以在電腦內操縱的 像是computer animation

將animation稱作動畫 就像是以為作fine arts的人都是在畫圖一樣 忽略了其他雕塑家 裝置藝術家 等等等在作其他藝術類型的人的貢獻 所以我認為 animation中文應該不再稱作動畫 那要怎麼稱呼呢 animate跟動有關係 所以動這個字可以保留 而因為animation跟電影這門藝術的接近 我想稱作動影比較恰當 影這個字畢竟比畫這個字指涉的範圍大得多 不過人的習慣是將錯就錯 習慣重於道理 所以要改大概很難 下次見到再有人問我們是不是都用電腦在畫卡通時 多費一些唇舌解釋清楚吧

Open Season/Flushed Away/Happy Feet的三則短評

Open Season:
故事前面三分之二攏長而乏善可陳 一大段描述熊與鹿大鬧人類社會的戲 一來太過老套 二來在故事上也有問題 熊在這個鎮上生活這麼久 難道這是他第一次知道這個世界嗎 背景風格獨特 不過也是因為故事太故無趣讓我把注意力都放在背景上頭 主角熊與巡山員的關係難以說服人 成年的美洲棕熊卻沒有野性 只是因為有人豢養嗎? 這個整個故事的前提無法說服人 結局太過陳腔爛調 一堆小動物合力打敗人類 這好像在上百部影片中已用過的結局

Flushed Away:
被豢養的老鼠被沖到下水道之中 體驗了真正老鼠的生活 也解決了老鼠世界中青蛙設計下的陰謀 影片中人物性格明顯 動畫的風格特殊 有別於一般Disney或是Pixar的動畫 可能是我個人對偶動畫的偏好 所以這部企圖模擬偶動畫的影片雖然在視覺上一點都不像偶動畫(那些死抱著Renderman不放的人該換個render engine了) 但是還是這三部之中最吸引我的

Happy Feet:
這部影片關於一隻只會跳踢踏舞的企鵝在一個只能靠唱歌尋找伴侶的社會中肯定自己的故事 動物世界的描寫是寫實的 海豹或是殺人鯨這些可愛的動物也是最可怕的獵食者 不過故事更可怕的敵人來自於人類的漁獵導致企鵝食物的缺乏 結局過於勉強 主角在被送到動物園之後因為會跳踢踏舞的關係又被送回到南極? 跟隨而來的人類又因為看到整群企鵝都在跳踢踏舞所以獲得的結論是企鵝缺乏食物? 所以將漁船都趕離南極周圍? 企鵝終於又有魚可吃? 故事一開始鋪陳地非常好 可惜最後有太多漏洞沒有解決

12/10/2006

獨立動畫長片之發展

Independence Day: The Growth of Indie Animated Features
這幾年動畫成本下降 獨立動畫長片在票房上表現出色 愈來愈多獨立動畫片場投入製作長片動畫 有些片場依循傳統發行路線 除了發行之外 在製作的初期也讓發行商投資部分或是全部的製作預算 其他不管是自願或是不得以 都是在跟發行商合夥之前 就得開始自行籌措資金
其中一個選擇自己籌資的是Exodus Film Group 在2004年時他們為了影片發起一個50 million的私人認股活動來吸引投資者 在這個資金下拍攝的影片有 Igor - 將由The Weinstein Co發行 The Hero of Color City - 將由Manolia Pictures發行 以及Amarillo Armadillo 同時Exodus也在準備一部CG人物主演的真人長片 Paul Bunyan and Babe
igor
Igor
the hero of color city
The Hero of Color City
AMARILLO ARMADILLO
Amarillo Armadillo
Paul Bunyan and Babe
Paul Bunyan and Babe
對他們這些獨立製片來說 有時雖然發行商很早就選定 不過發行商他們不提供影片製作預算 Exodus總裁John D Eraklis說 自己籌措資金不但讓我們享有影片較多的利潤 更重要的是擁有影片的所有權 因為我希望影片的利潤都能讓我們的所有投資者分享
另一個例子是亞特蘭大的Fathom Studio 他們的影片Delgo將在明年春天完成 然後將放映給發行商看 預計在2008年上映
Delgo
Delgo
Phil Nibbelink Productions的創始人 Phil Nibbelink最近完成一部真正的獨立動畫長片 Romeo & Juliet: Sealed With a Kiss 這部手繪動畫長片 在國內由Indican Pictures發行 而國外則由MarVista發行 它已在LA區域上映 曾經在Disney工作過 也跟Steven Speilberg合作過的Nibbelink說 我厭倦了好萊塢影片內容老是原地打轉 我只想拍自己的電影 他在這部影片前完成過2部DVD發行的長片 而這部影片完全由他個人投資製作 只靠著Wacom手繪板 Flash Painter Anime Pro Vegas Audio 還有他自己一個人 就完成這部影片 為了這部影片他完成112,000張圖 然後靠他的朋友和小孩在地下室搭建的錄音室配音 影片完成後 他自己租了放映室放映給他的一些朋友還有老闆們看
Romeo Juliet Sealed With a Kiss
Romeo & Juliet: Sealed With a Kiss
其他獨立製作的影片製作模式較為傳統 通常跟發行商簽訂合約 由發行商負責所有製作資金 發行以及宣傳 像是2002年成立的Vanguard Animation 他現在在製作的影片包含 Happily Never After,將由Lionsgate發行 Space Chimps 由20世紀福斯預計2008發行 以及讓MGM發行的Rabbit
Happily Never After
Happily Never After
Space Chimps
Space Chimps
rabbit
Rabbit
Vanguard籌措資金的方式因影片而異 部分公司自己支付 另外因為IDT/Starz Media擁有Vanguard 30%的股權 所以他們對Space Chimps投資了不少 另外一些資金來自股東投資 其他來源像是Happily Never After有柏林電影輔導金的資助 Vanguard能夠獨立籌資他們2005年的影片Valiant都是因為European的共同投資製作 這是一部完全英國製作 預算低於40 million的影片
Vanguard最近跟遊戲公司Oddworld Inhabitants的創始人合作一部CG動畫長片Citizen Siege 影片製作模式跟真人電影一樣 以影片的製作週期為依據來聘僱員工 舉個例子 像Vancouver Studio就是因Space Chimp這部40million的影片而建立的 他們從世界各地找來100多個artists 其中有一些有參與過Valiant 聘僱期大約24個月 目前影片已進入製作的第10個月
valiant
Valiant
雖然製作人如果本身找得到資金的話 可以吸引發行商談合作 不過影片的商業淺力以及品質更重要 Vanguard的總裁John Williams說 片廠不會去製作他們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而自己籌措資金也有好有壞 你可以自己在創意上有更多發揮空間 但是負擔影片的成敗責任也更重大
Blue Yonder Film的首部動畫長片 Hoodwinked就是自己籌措資金 然後在票房和DVD上成功的例子(票房收入101 million) 這家公司一直都是從一個私人投資者上籌措資金 一開始也不確定將由The Weinstein Company發行 直到影片完成前7個月才確定 目前影片的續集正在製作中 而這次資金則由The Weinstein Company提供投資
製作人Katie Hooten說 Hoodwinked是我們公司成功的關鍵 這家公司有12年歷史 之前主要製作音樂錄影帶 廣告以及真人電影 影片的正面反映讓這家公司可以繼續製作真人影片 紀錄片以及動畫長片
除了Hoodwinked 2這部續集外 Blue Yonder正在製作一部家庭喜劇 Escape from Planet Earth 由Mainframe製作動畫 以及即將公開的Dragons 還好我們這部影片不是依循獨立製作模式 Hoodwinked之所以那樣 大部分是因為缺乏資金以及人力的緣故 動畫是由菲律賓一群沒有經驗的artists製作
Sandman Studio是一間4年歷史 之前製作遊戲 特效 網頁設計的工作室 位於Utah 目前正在製作6部動畫長片 雖然部分投資會從發行商過來 但這些影片主要都將由片廠獨立籌措資金 production/VFX 總監 Stephen Sobisky說 雖然有錢很好 不過更重要的是創意的自由度(creative control) 這家公司正在製作City of Gold這部影片 Sandman Studio製作的模式是先籌措1 million的資金 然後製作5分鐘的短片 再用這個短片來吸引投資者或是發行商 他們影片大部分的預算均界於20到25 million之間 另外一些正在製作中 但位於不同階段的影片有 The Terrible Tooth, Cromwell, Tude Shifters, The Elves and the Shoemaker和The Loch
發行商不管是一開始就投資影片 或是之後才加入合夥 他們主要任務是替影片宣傳 賣給觀眾 這就是為甚麼選擇發行商是這麼重要 你需要跟發行商確認 他們會對這部影片的真正投入多少 要這部影片成功的信心又有多少
有些獨立製片甚至在發行商加入前就開始為自己的影片宣傳 像是從2001起 Fathom Studio就開始為自己的影片Delgo在網站上發行電子日誌 讓大家可以見到製作中的各種設計 模樣等等 而Nibbelink則是用最傳統的方式宣傳Romeo &juliet 他將廣告穿在自己身上 然後在戲院門口增加曝光率 或是發送影片的漫畫書 圖畫來吸引人 雖然沒有大發行商那樣的效果 但是多少有幫助
這幾年從那些大片廠出來的動畫長片越來愈多 因為那些影片劇情類似 從一個角度看來對獨立製作而言反而有好處 因為對發行商來說 這些影片反而具有賣點 不過壞處是很難在一群獨立製作中顯得特別
不過大部分的觀察家都認為現在是獨立製作的好時機 一部成功的獨立製作孕育了更多的獨立製作 如果故事吸引人 角色引人共鳴的話 影片是不是需要超過100個 million製作是不重要的
這個動畫長片領域不光只是Pixar或Dreamworks或是BlueSky的 我們還是有跟這些大片場競爭的空間 不過現在也因為獨立製作愈來愈多 想要一部影片全部獨立籌措資金幾乎不可能 除非有發行商的資助
這些電影製作者指出 所有動畫獨立製作者共同競爭有限的資金 好像動畫是個類型而非一種電影風格一樣 這對動畫製作者非常不公平 使用CG說一個故事跟使用真人電影沒有太大差別 我們應該要覺得CG是一種媒介 而非一種類型 所以會有CG懸疑片 恐怖片 喜劇片 科幻片 動作片等等
另外 你在真人電影的領域不會有這種討論 像是用票房成績來比較這些動畫長片 因為每部片有自己的預算 也因此有自己的預期表現 一部在票房上可以稱作傑出的獨立製作電影 對大公司來說可能是票房大敗
Hooten說在3或4年前這種獨立籌措資金的方式來製作動畫長片幾乎是從未聽聞 不過Hoodwinked或是其他影片證明這種類型的製作是可以成功的 現在大家製作動畫長片的機會大得多 讓觀眾看到的機會也更高 像是網站 Youtube 或是發行DVD等等 即使你是在地下室製作出這部影片 它還是可以嶄露頭角的

12/09/2006

什麼是Direct Animation

animation的定義是動畫師逐格創造出動作的幻覺 在電腦動畫之中設定關鍵張來建立動作 不過要是動畫師可以直接操縱電腦中的物體 然後再將動作紀錄下來呢 所以有人寫了這樣的程式 他們稱這個為Direct Animation

Craft Animations

這個外掛程式連結了輸入設備 像是搖桿 或是自製的操控器 以及電腦中的物件 所以動畫師可以直接即時 (real time) 藉由搖桿來操縱電腦中的汽車 飛機等等 像是玩電動玩具一樣 然後再將動作錄下來 動畫就完成了

這個技術不是什麼重大的突破 從Softimage/3D的時代 就可以藉由軟體錄下滑鼠的位移資訊 現在因為電腦速度大增 即使 (real time) 操作變得可行 加上物體的寫實物理表現可以藉由設定輕鬆達成 這變成一種快速生產動畫的方式

業界中為了案子需要 早有公司自行撰寫類似軟體使用 像是Star Wars裡快艇的追逐戲 以及幾部電腦動畫長片之中虛擬攝影機的應用 這個軟體不同的地方是 他是可以在外面花錢買得到的

所以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一般人也可以用玩電動的方式來作動畫 而專業的動畫師可能工作不保了

11/25/2006

政治右派扼殺動畫創作

Happy Feet首週末票房開紅 在全美3800個戲院賺進42 million的票房 成為當週票房冠軍 甚至超越007系列電影Casino Royale 這部電影是華納發行的動畫長片之中 首週末票房最高的一次

我還沒有看過影片 不過大概知道故事是關於一隻不會唱歌的企鵝用踢踏舞肯定自己的故事 企鵝一向是討喜的腳色 從March of the Penguins的賣座大概可以略之端倪 不過在政治右派者的眼中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CNN Headline News的 Glenn Beck認為這根本是部宣傳片 (propaganda)(連結) 他在節目中說: " 這部影片的導演公開承認修改過劇本 以強調環境保護的基調 而且 他認為 你沒辦法拍一部關於南極跟企鵝的電影而不去碰觸到這個議題 是這樣嗎 你可以說我瘋了 不過你當然可以拍企鵝電影而不碰觸到這個議題 你要是想將這個主題包含在影片之中 那麼你至少要讓我這個當家長的知道 讓我有心理準備我將會看到一部宣傳片 不過Happy Feet卻不是這樣 當然作行銷的不會用這個來當作賣點 他們根本就知道要是用這個來賣電影的話 影片一定不會這麼賣座 觀眾要是知道他們會看到一部動畫版的An Inconvenient Truth(2006年一部由美國民主黨前副總統 Al Gore主演的紀錄片 關於全球暖化的議題)的話 那麼影片是不會賣到42 million的 我大概是少數份子 我寧願自己教育我的小孩如何判斷一個議題的是非 這包含全球暖化跟環境保護這些議題 而不會讓一個好萊塢導演灌輸我小孩這些觀念 "
An Inconvenient Truth
這麼說的不只Glenn Beck一人 當然這也不是第一次右派保守主義者對動畫電影有所指控 像是Shrek 2被傳統價值聯盟(Traditional Values Coalition)指控鼓勵變裝以及變性 (cross dressing and transgenderism) 而Shark Talk則被指控對小孩進行洗腦 以讓他們接受同志議題 另外SpongeBob SquarePants是Gay等等 (連結) 一般人似乎認為美國是個很開放的國家 其實不然 在某些層面上因為宗教或是政治的關係 許多觀念非常保守 除了同志議題外 墮胎 幹細胞研究都非常具爭議性

電影難免含有導演的價值觀在裡頭 只是程度的多寡罷了 Happy Feet會特別引人注意可能是因為它是一部以小朋友為預設觀眾群的動畫電影 許多右派的家長看了之後可能對影片之中所夾藏的觀念感到不安 以為動畫都應該跟迪士尼的電影一樣保守而安全 只突顯了美國人對動畫電影的狹隘認知

11/17/2006

Aardman 與 DreamWorks分道揚鑣?

美國動畫長片一部動輒幾十億台幣的預算 雖然跟軍購預算還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想想全球有幾個動畫公司有這樣的本錢 所以將電影 動畫長片視作可以被消費的商品成為裡所當然 就跟一部汽車的製作一樣 即使設計得再好 要是脫離以人為使用中心的思考 沒有人買的話 終究枉然 長片電影也一樣 當他進入市場之中 成為市場中供幾與消費的一環 成為經濟體的一部分 (代表這個產業的存在與否) 那麼娛樂性變成目標 這是不管是Pixar還是其他大片廠中的story artists最愛奉為聶寶的箴言 the story must be entertaining 不過我認為一部電影會entertaining不光是因為story而已 觀眾更容易因為影片的演員 視覺 或是其他因素而感到entertained

不過記住 賣座的電影不見得是好電影 好電影也不見得賣座 也不見得會entertaining 院線長片是如此 遑論獨立製作或是短片以及其他形式

另外 這些文章讓我想到的是地區文化對影片消費行為的影響 Pixar的artists最愛說的另一句話是 animation is a medium, not a genre (動畫是一種媒材 而不是一種類型電影) 這狀況在日本動畫界影片題材的多樣化中 我相信是這樣的狀況 不過在美國 動畫跟家庭電影脫離不了關係 (你可以看Blockbuster的家庭電影類中 99%都是動畫 而在Jim Hiill Media也有篇文章直接指出 要在美國賣座的動畫 一定要以兒童為設定觀眾) 而既然是家庭電影 題材上就一定會被約化 題材的約化最終難免成為一種類型 這就是為何迪士尼的電影老是那個樣子

一部影片的內容絕對有其區域性 不過這跟文化強勢弱勢也有關聯 都是本土性的區域題材 藉由發行商強勢的行銷 或是西方文化或東洋文化的優勢(跟好壞等價值無關)凌駕下 有些影片就是會賣得比較好 這篇AWN的報導之中 指出中國動畫市場80%都由日本以及美國獨占 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本土製作的疲軟 不過看看那些進口的影片水準參差不齊 我更覺得是文化上的劣勢導致

至於Flushed Away 我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 吸引人的腳色設計 獨特的動畫風格 緊湊的情節 即使它賣座不佳 我寧願相信這是行銷的失敗 而無關影片本身

Variety上的一篇報導

才剛完成五部影片合約中的兩部 DreamWorks Animation就已經瀕臨跟Aardman拆夥的階段

以古怪風格著稱的Aardman 在第二部影片 Flushed Away 票房失利後 內部消息透露 DreamWorks Animation大概不會再發行Aardman的影片 而Aardman也在尋求另外一個 不會有期待Shrek一樣票房的發行夥伴

Aardman的影片一直是影評的最愛 而且據說他們的動畫也是DreamWorks Animation的大頭 Jeffrey Katzenberg的偏好 不過Flushed Away 這部Aardman 和DreamWorks合作的CG動畫 首週末票房只有18.8 million 這是Katzenberg的公司繼1998年的Antz後 最低的一次CG動畫影片票房

即使這部影片國外票房不錯 可能還是無法禰補超過100 million的製作經費

去年奧斯卡得獎影片Wallace and Gromit: Curse of the Were-Rabbit (這部影片不算在和DreamWorks的五部片約內 因為Aardman仍舊擁有人物所有權) 在國外票房很好 不過在國內只有56.1 million票房 硬生生地將DreamWorks的獲利數字拉了下來

這部影片沒有2000年的Chicken Run國內外票房超過100 million的成績 這讓DreamWorks對這樣的合作開始懷疑

接連兩部票房失利的影片 DreamWorks Animation似乎作出這樣的結論 Aardman的英式風格不適合美國觀眾

DreamWorks Animation仍將重心放在好笑的 通俗喜劇式改編的童話 像是Shrek 或Madagascar這類動畫影片

DreamWorks Animation直到2009年將上映的影片都已經排定 甚至包含這兩部未上映影片的續集 一部是 Jack Black配音的Kung Fu Panda 另一部是漫畫改編的Monsters vs. Aliens

而Aardman目前則忙碌於即將推出的CBS電視影集 Creature Comforts

不過Aardman仍跟DreamWorks繼續製作另一部長片 Crood Awakenings 不過要是這部影片沒有更尖酸刻薄一些 或是又太過英式幽默 那DreamWorks大概還是不會發行它

另一篇 LA Times上的報導

DreamWorks Animation週三證實他們將宣布Flushed Away的虧損報告

雖然他們沒有提供詳細的數字 但是分析師估計這部電影大概虧損40到90 million (13億到29億台幣)

這消息來自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以Paul Allen以及其他投資者名義出售330 million的股票 根據報告 Paul Allen, Viacom Inc以及Lee Entertainment賣掉共11.6 million的A級股票

這天稍晚 DreamWorks的創始人 Jeffrey Katzenberg, David Geffen以及Steven Spielberg為了給予投資者更多信心 他們各從Goldman, Sachs & Co. 和 Bear, Stearns & Co.手中買回10 million價值的股票

DreamWorks的股票掉了30 cents 或是1.1% 到27.91美元

目前為止 這部製作預算143 million (47億台幣) 關於倫敦一隻高檔的老鼠被沖到下水道的影片 根據Box Office Mojo的統計 全球票房只有47 million (15億台幣)

這部電影的表現對Aardman Animations和DreamWorks未來的合作關係有著負面的影響 目前 DreamWorks不但發行 Aardman的影片 也共同參與製作包括 Flushed Away, Chicken Run 和 Wallace & Gromit: The Curse of the Were-Rabbit

Aardman的影片一直都沒有像DreamWorks其他諸如Shrek, Madagascar 或是 Over the Hedge一樣賣座 甚至即使Wallace & Gromit: The Curse of the Were-Rabbit得到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這部影片還是讓DreamWorks虧損了30 million

DreamWorks方面拒絕對這消息評論

不過 Aardman發言人Arthur Sheriff說 我們公司將繼續與DreamWorks合作 一切都很好

DreamWorks仍然可以選擇跟Aardman合作另外四部影片 (上篇中是說三部) 去年 他們買了Crood Awakening的版權 這部由Monty Python的老將John Cleese寫的劇本 打算跟Aardman一起製作 這案子一直在前製之中 不過並沒有正式進入製作 Sheriff說公司間正在討論未來的影片計畫 但他沒有說是哪些

分析師預期2007年的Shrek第三集以及Bee Movie應該會在票房上有亮眼的成績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師Jessica Reif Cohen說 Flushed Away雖然今年表現不佳 不過他應該不會對07年的估計有所影響

11/15/2006

立體感 幻覺 線條

這部長片動畫版的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 Movie)將在2007年上映 宣傳這部電影的公司巧妙地將自己的影片和今年其他"傳統"的CG動畫區隔出來 以避免給觀眾又是另一部CG動畫的濫觴 轉而強調自己是2D的手繪動畫 但諷刺的是 從短預告中看得出來 影片裡還是免不了使用許多CG的元素 不管是背景還是機械 跟"傳統"CG動畫的差異只是toon shader的使用而已
The Simpsons Movie
這類在電腦動畫中模擬傳統繪材的表現不勝枚舉 像是最近這部BUF Studio製作的廣告 Orange Kids
Orange kids
靜照大概很難判斷這是怎麼作的 只以為是單純兒童風格的塗鴉 但是一有動作 就不難看出CG動畫的痕跡 即使造型表面上看起來潦草 物體在空間中的變化卻是極度精準的 這唯有電腦辦得到

許多人嘗試給電腦動畫不同的視覺風格 一方面就是因為"傳統"電腦動畫render下的圖像所呈現的塑膠感讓人失望 像是這個例子
Hoodwinked
這是因為"傳統"電腦動畫中 電腦缺乏計算漫射光 (bouncing lights)在物體上造成的效果 以致物體產生這種看起來立體 但卻不寫實的怪異感受 另外 物體自身的材質由於缺乏內部散射光 (subsurface scattering) 所以永遠無法正確表現類似皮膚這種半透明的質感 永遠看起來都像是塑膠一樣

不管怎麼樣 電腦動畫無法取代手繪動畫的不精準感 這在物體輪廓上最為明顯 手繪動畫中輪廓由線條界定 即使是迪士尼的全動畫(full animation) 手工描繪的抖動線條變成人類知覺對寫實的認知 這種影響是下意識的 反而成為一種寫實感 現實世界中因為空氣擾動的關係 物件的輪廓沒有完全靜止的時候 相反的 電腦動畫計算出來的影像沒有考慮到這個 反而離"寫實"更遠

動畫作者有時選擇特意強調這種風格 像是這部2003年奧斯卡提名的最佳動畫短片 Nibbles
Nibbles
在這裡 線條不只是在"傳統"手繪動畫中只為界定形體(shape)而已 它更是時間向度聯繫的工具 表現出在動畫之中 意義得在連續畫面之中呈現的精隨

11/09/2006

Drawing the Line: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Animation Unions from Bosko to Bart Simpson

"Drawing the Line" is a seriously entertaining look at animation history
1941年迪士尼的大罷工大概沒有太多人知道 但是這次事件是迪士尼片廠的轉淚點 那些研究美國動畫史的學者在這段歷史的描述上通常是小心翼翼 顧忌甚多 深怕冒犯現仍在職的資深員工或是安然渡過罷工風暴的迪士尼Nine Old Men

而這本Tom Sito的Drawing the Line讓人耳目一新 終於有一本書不再這麼縮頭縮腦 甚至迴避這段歷史 它帶你進入當時迪士尼片廠門外那些抗議的人群之中
Drawing the Line by Tom Sito
這本書不只描述迪士尼的歷史 也包含其他片廠的狀況 當然也包括那些在美國本土消失的工作機會
Cartoon
這一則漫畫諷刺當時的海外代工 台灣1978年成立的宏廣動畫公司 就跟其他勞力密集的行業一樣 以廉價的勞工取得大部分美國外製的機會 號稱當時全球最大的動畫代工廠 目前則是被更廉價的印度或是大陸片廠取代 逐漸凋零之際 在轉型的過渡階段中掙扎

11/08/2006

16部動畫長片角逐奧斯卡長片動畫提名

Acad toons in to 16 pix
今年奧斯卡將會有16部動畫影片角逐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這次也有可能是四年來第一次同時有5部獲得提名

這16部動畫長片分別為
The Ant Bully
Ant Bully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
Barnyard
Barnyard
Cars
Cars
Curious George
Curious George
Everyone's Hero
Everyone's Hero
Flushed Away
Flushed Away
Happy Feet
Happy Feet
Ice Age 2
Ice Age 2
Monster House
Monster House
Open Season
Open Season
Over the Hedge
Over the Hedge
Paprika
Paprika
Renaissance
Renaissance
A Scanner Darkly
A Scanner Darkly
The Wild
The Wild
前幾年動畫長片數量始終未達到提名5部的標準 前一次提名五部常片動畫是在2002年時 當時共有17部長片有資格參賽 而當年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的是宮崎峻的Spirited Away (神隱少女)

在這幾部影片之中 有3部還未在洛杉磯上映(參賽資格條件之一) 不過在年底之前他們都會陸續上映 這3部影片為11月17號上映的Happy Feet 另外Sony Pictures Classics將在11月20號院線上映Paprika 以讓它獲得資格角逐 而Weinstein Co.將在12月15號上演Arthur and the Invisible

但要是這三部影片沒院線公開上映的話 提名將減縮為3部

雖然這些影片大多數為CG動畫 但也有一些是少見的混合媒材

像是Paprika 這部Tokyo Godfather的導演 Satoshi Kon的最新作品 混合了日本動畫與電腦動畫 而Arthur and the Invisible 導演Luc Besson改編自己的童書 影片結合了真人影片與電腦動畫 另外A Scanner Darkly導演Richard Linklater改編Philip K Dick的小說的這部作品則是真人拍攝之後 再使用真人同描(rotoscoping)的技術製作

其中兩部作品使用motion capture的技術 分別是Monster House與Miramax 發行的法語片Renaissance

DreamWorks Animation的Flushed Away使用電腦動畫企圖達到像Aardman的Wallace and Gromit那樣的偶動畫效果

Universal的Curious George則是唯一一部純粹的手繪動畫影片

Paramound發行DreamWorks的Flushed Away和Over the Hedge 而Barnyard也同樣由Paramound發行 Sony發行Monster House以及其子公司Sony Animation的處女作 Open Season 另外它也發行日語片Paprika 另外Warner則發行The Ant Bully和Happy Feet 還有Warner Independent的A Scanner Darkly

迪士尼則發行The Wild以及Pixar的Cars 同時 20th Century Fox發行Ice Age 2以及Everyone's Hero

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將在1月23號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