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
偶動畫所使用的衣服,布料不只要看起來像布,也要動起來像布,圖中雙胞胎姊妹披的披風狀似羽毛構成,實際上每片都要手工黏著到金屬骨架上,這一片金屬骨架可以任意彎曲,以便讓動畫師製造衣服飄動的動態。
頭髮
電影一開始就可以看到Kubo或是Kubo媽極其順暢的頭髮動態,讓人驚訝這居然是偶動畫,這些人偶的頭髮有些是用真人的頭髮,類似假髮的方式製作出來,再加混合矽膠或是金屬骨架來製作動畫。
摺紙
Kubo會用摺紙(Origami)來說故事,紙當然避免不了成為必要的素材,製作動畫的時候需要不斷地折紙,造成紙張破損,於是團隊使用泰維克紙(tyvek)來製作,有了紙的質感,而沒有紙的損耗問題。
水
這部電影製作的精神就是不管用什麼方式,只要在畫面上看起來是對的,像是水的製作,除了電腦模擬之外,也使用像是下面這樣一個機械裝置,幾根互相動作的連桿製造出海浪的起伏,再覆上一塊布看起來就像海了。
另一個製造海浪的方式像是翻書一樣,一張一張的"海浪"並列在一起,在"翻"的過程中,不同的浪頭升起又下降,製造出浪的感覺。
另外也少不了舞台幕片式海浪,這些風格化的海浪表現跟影片風格化的設計相互呼應。
表情
使用3D印表機一直是Laika製作角色表情的一大重點,這個創新的應用也讓偶動畫臉部表演上面不再受限於骨架的機械結構,在製作Coraline的時候,他們使用3D塑膠列印機來產生大量的面部表情,不過這個方式的缺點就是只能列印一個顏色的模型,所以這些數以萬計的表情最後都需要一個一個再手工上過色,後來製作ParaNorman的時候,它們使用了彩色列印機,這解決了需要耗費大量人工上色的過程,不過缺點是用來列印的材質是壓縮過的色粉,就像濕的粉筆一樣,很難重複製作,細節也很難處理,零件也很容易脫落,常常需要一堆黏膠來輔助。
而在Kubo,他們跟Stratasys合作,使用Stratasys正在發展的3D印表機,搭配上自己開發的軟件,列印出可以混合三種顏色的模型,猴媽媽就是由這台機器列印出來,你如果仔細看,可以在電影裡看到這種材質特別的半透明感,如此大量列印出來的表情數量之驚人,在製作Coraline時使用了20萬個表情,Paranorman跟The Boxtrolls分別使用了140萬跟150萬個表情,而Kubo,則用到了4800萬個表情,你在銀幕上看到的每格畫面都有獨一無二的一個臉部模型。
另外一些還是需要階調變化的模型則還是使用之前的粉狀素材來3D印製。
臉孔的列印過程,可以看到臉外跟內不同層次,不同顏色的變化,成形的過程有點像醫學電腦斷層的影像。
除了3D列印表情模型之外之外,團隊也使用3D印表機來列印整個模型,Moon Beast是第一隻用這種方式製作出來的角色,角色一片一片的外骨骼都是這樣列印製作,再跟類似麥克風鵝頸狀的金屬骨架連結再一起。骨架
rigging-製作骨架,為了骷髏劍這場戲,團隊製作了一具5米高的巨大動畫偶,腰部是模擬飛行艙才會有的六桿機械結構,製作這隻偶的動畫應該非常特別吧。
這隻大骷髏大概也是對偶動畫大師Ray Harryhausen致敬!
海底的大眼怪是另一個特別的例子,動畫師操作它的方式不是一格一格製作,而是藉由圖下人物前方這個連桿來控制大眼怪的動態,基本上它就是animatronics。
動畫師也可以藉由下圖這個自製的控制器來控制眼球動作。
Kubo的衣袖內也有金屬骨架,讓袖子可以製作動畫。
動畫
Kubo整部影片花了3年的時間琢磨故事,最後2年的時間拍攝偶動畫,下圖看得到這些動畫師還是使用傳統的dope sheet來執行動畫製作,因為有對白的關係,使用dope sheet特別有它的必要性。
角色的臉部都是使用replacement animation的技術來製作,每當要拍下一格,通常就是將磁吸在頭上的臉孔模型取下,換下一個表情,再拍攝一格,臉孔模型的接縫則在後製拿掉。
像是武士蟲這樣的角色,身體是超人胸擴臀窄的體型,兩隻腳非常細小,基本上撐不住整個角色,所以在身體後面都有一個洞可以隨時固定在連桿上,動畫拍攝完成後在後製再將這個痕跡移除。
合成
動畫在拍攝的當下幾乎都是綠幕拍攝,這樣方便將不管是縮小模型的,或是CG的背景在合成階段合上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部電影有些鏡頭完全偶動畫拍攝,一些鏡頭完全CG,另外一些則混合了兩者,像是Kubo在村落裡表演摺紙秀的時候,主角Kubo是偶動畫製作的,背景的群眾則都是CG渲染出來的,你很難分辨得出它們的差別,因為不光是合成地好,動畫師的功力也讓你看不出到底是CG的還是偶動畫的了。
延伸閱讀:
107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 Fact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