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2011

四部動畫長片短評

飆風雷哥 (Rango)
Rango是ILM的第一部動畫長片,也是神鬼奇航的導演Gore Verbinski的第一部動畫長片,非常常見的故事結構,自我懷疑的主角掉到陌生的環境之中,扮演起另一個角色,充當起英雄,正要拯救眾人之時,身分被拆穿,剛剛獲得芳心的女友也唾棄他,不過經由某種感召,他還是回去,然後拯救大家,同時也肯定了自己。雖然是常見的故事結構,不過套在義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的劇情中,倒是有股特別的味道,導演真人電影的背景,讓這部影片在敘述上很不"卡通",當然也不會有那些大眼珠,圓滾可愛的角色,值得一看的影片。製作預算美金135個million,目前全球票房美金239個million。

糯米歐與茱麗葉 (Gnomeo and Juliet)
從電影術發明至今有無數的電影直接或間接改編了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經典悲劇,有這樣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劇本在手,電影能不能夠拍得好就完全看導演說故事的能力了,可惜這部影片剛好是負面的那個例子,除了偶爾幽默的情節外,影片節奏緩慢,角色刻劃也不夠深刻,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製作水準極高,觀賞流暢的人物動畫多少彌補了故事的缺憾。製作預算沒有公佈,有人估計美金25個million,也有人說美金30個million,總之目前全球票房美金177個million。

里約大冒險 (Rio)
里約大冒險大概是Blue Sky第一部歌舞類型的動畫長片吧,歌舞到讓我覺得有點像是在看寶萊塢電影,故事結構同樣也很常見,常見到完全沒有意外可言,有著缺陷的主角陰錯陽差淪落到陌生的環境中,這陌生的環境恰巧是他出生的地方,遇見了性格完全不同的同類,一同經歷某些冒險,然後彼此萌生愛意,不過在故事高潮前都要來個互相吃醋來隱藏自己對對方的好感,不過當女主角發生危險時男主角當然義無反顧英雄救美然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影片有著Blue Sky一直以來的品質,可惜故事可以再多加強些。製作預算美金90個million,目前全球票房美金428個million。

憶世界大冒險 (Memory Loss)
台灣的第一部電腦動畫長片,由幻想曲製作,預算8000萬台幣(美金2.7個million),跟上面幾部動畫的預算比起來,簡直不成比例(也凸顯了在台灣製作動畫的困難),不過這並不能給這部貧乏的影片當作藉口,從某個角度來看,有錢做片子你就可以有高的品質,高的製作水準,可是不見得會有好看的影片,相反的,一部預算低的電影一樣可以感動人心,一樣可以很好看,想像這部影片有著高水準的角色動畫跟美麗的render,如果還是同樣的說故事方式,我還是不覺得它會吸引人,技術對我來說不是這部影片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劇本與說故事上面,不過作為本土第一部電腦動畫長片,我還是鼓勵大家到戲院去看看。

5/21/2011

丁丁歷險記 預告片

點擊上圖觀賞預告
what the...
今年度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Secret of the Unicorn),最近終於公布了預告片,之前大家一直揣測丁丁會是甚麼樣子的造型,現在我們終於可以看到這部影片超級寫實的風格,史蒂芬史匹柏會不會走上跟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相同的下場,迷上mocap然後製作出像火星需要媽媽或貝武夫這樣的影片,年底便知分曉。

這裡提供一些影片的背景資訊,史蒂芬史匹柏與丁丁歷險記的緣分始於拍攝法櫃奇兵的時候,當時許多影評將兩部作品相比,史蒂芬史匹柏也非常喜愛這部漫畫,認為丁丁其實就是小朋友版的印第安那瓊斯,在1983年的時候,史蒂芬史匹柏與丁丁歷險記的作者艾爾吉(Hergé)終於會面,艾爾吉並不喜歡之前已經翻拍的真人或是卡通版丁丁,他認為史蒂芬史匹柏才能將丁丁詮釋好,所以將拍攝權賣給史蒂芬史匹柏,計畫拍攝真人電影的改編,雖然當時CG或mocap都不在計畫內,但寫實的走向自此定調。

不過史蒂芬史匹柏並不滿意完成的劇本,所以繼續拍攝他的聖戰奇兵,之後陸續一些導演都對丁丁表示過興趣,包括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不過都沒有結果。2001年的時候,史蒂芬史匹柏再次表示對丁丁歷險記拍攝的興趣,並且打算結合電腦動畫技術,2007年的時候,終於正式宣布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的拍攝計畫,並且找來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還有他的Weta Digital一起合作,在2008年的時候正式開始製作,預定今年耶誕節上映。

5/18/2011

5個陳腔濫調的視覺風格

另一篇Cracked.com上面的文章,5個討人厭的潮流讓所有影片看起來都一個樣(Annoying Trends That Make Every Movie Look the Same),柯恩兄弟影片中特殊的色調,駭客任務裡凝結的子彈時間,這些藉由新科技創造出來的特殊視覺效果讓影片更加獨特,不過獨特指的是只有這一個人這樣做,之後的模仿者讓這些視覺效果變得陳腔濫調,下面是我們常看到的幾個範例:

#5.
影片類型從顏色的色調就可以判斷出來,像是恐怖片好像都要是藍色調,末日影片都要是灰濛濛的,影片如果發生在沙漠的話,好像都要是黃黃的,連室內都一樣,彷彿攝影機是透過一罐尿液在拍攝一樣,而玩弄真實與虛幻的影片都是綠色調,基本上,看預告片的色調你大概就知道這部影片的類型了。

這樣的技術稱做數位顏色校正(digital color correction),在古早的時代,如果你希望你的影片看起來有一個特殊的色調,你需要費時費力地在拍攝當時,在燈光或是鏡頭上加上濾鏡,或是後製時讓影片曝光到你想要的模樣,這個過程很昂貴,所以通常只有那些真的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人願意多花這些功夫,或是他們有特殊的理由這麼作。

而現在,你只要點滑鼠幾下,你就可以讓你的影片很有這種藝術風味,柯恩兄弟雖然不是發明這個技術的人,不過他們的霹靂高手(Oh Brother, Where Art Thou)是第一部大量使用數位顏色校正的影片,至此之後,所有導演都變得懶惰,只期望用色調告訴觀眾這影片跟啥有關,而不是把劇本寫好。
The Ring
Saw
The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reboot
#4.
除了那些特意的藍、綠、黃或灰色調外,其他所有影片似乎都只需要藍色與橘色這兩個顏色而已,不光只是影片,連海報也是一樣。

這是怎麼做的呢?人的皮膚通常都是橘色調,基本上你直接在色輪上挑出橘色的對比顏色即可,就是這麼簡單。

#3.
超慢動作效果,或是時間速度變化效果(Ramping),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你幾乎可以在所有動作片中看到這個效果,技術上是怎麼做的呢?基本上電影拍攝的時候不選擇一秒24格的拍攝方式,而是使用每秒48、96或是更高的格率(frame per second),這樣一來拍攝出來的影片再用一般速度(24FPS)播放的時候,因為有更多的畫面,動作自然也就變成慢動作了,駭客任務(The Matrix)大概是讓這潮流一發不可收拾的元兇吧。

#2.
假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即使這部影片跟紀錄片一點關係都沒有,利用這項技術的主要概念就是,如果畫面技術拍得很爛的話,觀眾就會覺得很寫實,所以畫面不再讓你看清楚到底發生什麼狀況,而是讓你看不清楚,像是搶救雷恩大兵中粗粒子的畫面,像是古早新聞影片,手持攝影機晃動的效果等等,這其中許多是電影術發明以來一直想克服的技術缺陷,不過現在倒變成特殊效果在後製中特意加上,像是鏡頭正對光源造成的炫光現象(lens flares),現代的攝影機鏡頭幾乎都有加上一層反光層特意避開這種效果,現在畫面想要有lens flares只能在後製加上了。

#1.
3D立體效果讓影片看起來更糟,由其是你看過阿凡達或是玩具總動員3之後,同樣的戲院,同樣一副眼鏡,再看過超世紀封神榜(Clash of the Titans)之後,連立體電影的超級推手傑佛瑞凱森柏格(Jeff Katzenberg)都想殺了這個影片格式,最糟糕的大概就是最後的氣宗The Last Airbender吧,2D的版本反倒好看許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些影片並不是用立體攝影機拍攝,它們只是拍好之後再轉成立體的格式,這樣讓成本節省許多,不過卻讓畫面效果大打折扣,換來的是可以因此用3D效果大打宣傳,所以只要多花10到15 million,就可以賺500 million(Clash of the Titans的全球票房),難怪許多人要這麼做了。

5/15/2011

朋友

朋友-(Friends/mononoke shima no Naki),日本第一部電腦動畫長片,預計年底上映

5/08/2011

The Amazing World of Gumball

The Amazing World of Gumball據報導是卡通頻道歐洲企劃部(Cartoon Network Development Studio Europe)第一部通過製作的動畫影集,每集11分鐘,針對6~11歲的兒童,融合實景、2D與3D技術,生動有趣,創意十足,目前正在英國與美國上映中:

5/03/2011

動畫短片欣賞 Cocoon

法國學生Lucrece Andreae製作的剪紙動畫-Cocoon,同時這個連結的making-of也值得一看,點擊下圖觀賞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