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d Ty從CalArts畢業,同期的同學有Steve Gordon,Sergio Pablos等這些目前在動畫界非常有成就的人物,在學校除了從老師那邊學東西,更重要的是周遭優秀的同學讓他成長不少。
之後Ted獲得在Disney實習的機會因此進入業界,他花了大概10年的時間在佛羅里達的迪士尼片場工作,參與了像是Brother Bears,Lilo & Stitch,花木蘭等等這些影片的工作,Brother Bears是他最後參與的一部手繪動畫長片。
之後跟大部分的動畫師一樣,他被迫轉型成CG動畫師,這樣的轉變對他來說一開始有點難,畢竟在這之前他已經累積了14年的手繪動畫經驗,不過他也體認到CG在動畫表演上面的精確性(precise),這是手繪的角色動畫辦不到的,尤其是在眼睛或是臉部表情上頭,這些細微的表演變成CG動畫的特色。
不過現在他覺得轉型到CG很成功,手繪動畫的重點是畫工,那麼在CG動畫之中跟這個平行的大概可以說是那些技術層面的東西,知道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雖然不見得都會用得上,但至少需要用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在2D動畫的時候他會畫許多小圖(thumbnails),不過作CG動畫thumbnailing比較不那麼頻繁,反倒是會拍攝參考影片,他認為這是新的一種thumbnailing模式,拍攝reference時他除了會自己表演,也會找同事表演,然後拍攝下來參考。
另外是動畫風格的問題,手繪動畫之中很容易知道這段動畫是誰畫的,可能是因為每個動畫師筆觸或是線條的關係,不過CG裡面比較難,風格因此容易統一,這算是好處吧,這樣可以更專注在表演上面,另外是誇張的風格,卡通化的誇張表演像是古典鋼琴一樣,都要學這些規則,那麼之後再弄寫實的動畫。
至於在跟導演合作上頭,溝通非常重要,要了解導演要的東西,很幸運地,跟Ted合作的導演會從情緒的角度,或是用情緒語言試圖引導這些動畫師做出他要的東西,而不是跟他說這裡移幾格,那裡移幾格,這讓動畫師感覺到參與感,感覺導演想要從他們身上得到些input,這讓動畫師覺得是有在貢獻什麼東西出來。
表演是動畫師加入更多東西到故事之中,同樣是伸手去拿杯子,角色就可以依據故事,用不同的方式去拿杯子,如果將這段動畫放在demo reel中,可能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因為拿杯子的獨特方式,因為在整部影片之中,因而顯得有意義,人物也因此增加了深度,這是動畫師的貢獻。
訪談中Ted提到5位他非常景仰的動畫師,除了Glean Kean,Andreas Deja,James Baxter外,另外有兩位因為沒有提到姓什麼,我只能猜測大概是Mark Henn與Ruben Aquin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