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指導(Technical Director/TD)在其他行業或許指的是最資深的技術人員,不過在動畫界,Technical Director是個非常普遍的職稱,許多公司使用這個頭銜來稱呼不同的技術人員,像是:
燈光技術指導 (Lighting TD) 指那些負責打燈與render場景的人員
人物技術指導 (Character TD) 指負責建構人物骨架控制(character rig或是set up)的人員
著色器技術指導 (Shader TD) 負責替模型撰寫或調整著色器(Shader,似乎沒有人嘗試去翻譯這個字,不過以其功能而言,著色器是最佳的翻譯,不過不要跟算圖器Renderer混淆),並提供給貼圖人員繼續接下來的貼圖工作
另外在部分公司,Technical Director會參與初期的模型製作、合成與特效,另外還有一種Technical Director稱作Pipeline TD,他們負責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因此我們知道Technical Director事實上指的是個非常廣泛的職位,不過如果沒有特別指明的話,Technical Director通常指的是負責Lighting或是Rendering的人員。
技術指導(Technical Director)真的有在指導(Direct)嗎?Technical Director這個字非常容易造成誤解,因為事實上許多Technical Director並不具指導的功能,所以常常你會發現一個才剛從學校畢業擔任燈光的人,他的頭銜也是技術指導(Technical Director),一些公司瑣幸不使用TD這個字,而直接稱負責燈光的人Lighter,負責骨架的人Rigger或是Technical Animator。
技術指導(Technical Director)的角色介於artist和engineer之間,他沒有像Programmer或是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部門那麼地技術性(technical),不過一個好的Technical Director仍然需要有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有artist具備的敏銳眼光,動畫不光只是一門藝術,同時它也是一門技術,這更突顯TD在業界的重要性。
參考來源:
What is a TD, and what do they do all day?
9/27/2007
9/25/2007
神隱少女與美國人的口味
看到關於神隱少女(Spirited Away)的這些票房數字:
TOTAL LIFETIME GROSSES
Domestic: $10,055,859 (3.7%)
+ Foreign: $264,869,236 (96.3%)
= Worldwide: $274,925,095
DOMESTIC SUMMARY
Release Dates:
September 20, 2002 (limited)
March 28, 2003 (wide)
Opening Weekend:(limited, 26 theaters)
$449,839 ($17,301 avg)
Opening Weekend:(wide, 711 theaters,
$1,765,491 ($2,483 average)
神隱少女在美國由迪士尼發行,第一次上美國院線是在02年9月的時候,目的應該是要qualify奧斯卡金像獎,所以只有在26個戲院放映,票房只有$449,839也可以理解,第二次上美國院線是在03年的3月,剛得到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加上Pixar的John Lasseter加持大力宣傳,結果票房竟然還是只有$1,765,491(接近2個million而已),雖然說只有711個戲院放映,不過計算單個戲院平均票房也只有$2,483,跟也是在03年放映的Finding Nemo簡直是不能比(首週末單個戲院平均票房$20,821),結果從頭到尾全美票房只有10個million,這代表神隱少女難看嗎?看看它的美國境外票房,可是有264 million呢,那麼為何在美國賣這麼差?問題到底在哪?因為迪士尼不用心行銷?只在700多個戲院放?不會吧,先安排上奧斯卡,再全美發行,這倒是蠻聰明的策略,影片單個戲院的成績也似乎映証700多個戲院就足夠,我唯一可以想到的原因是美國人口味特殊。
神隱少女不但有迪士尼的發行系統可以依靠,還有國際知名的動畫導演(Miyazaki和Lasseter)背書,更得了個美國電影界最高榮譽獎項,結果在美國票房仍然滑鐵盧,神隱少女都如此,那其他既沒有知名導演執導,或是大公司行銷的動畫長片呢?這些美國境外的製片者如果還是想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電影消費市場撈回一點本以平衡龐大的動畫製作費用呢?還是有可能,不過有幾個條件,第一,使用美國人熟悉或至少不陌生的題材,盡量避免原創,二,安排美國人在製作上擔任前製的任務,因為只有美國人最熟悉自己美國人的口味,三,交由大公司負責發行以增加勝算,好確定自己的觀眾層在哪裡,上面這些聽起來好像蠻熟悉的,沒錯,以上正是香港公司Imagi所採取的策略,事實上也是許多美國境外製片者嘗試的手段,與美國境內製片者合作co-produce,TMNT證明了這個策略的成功,接下來不管是Gachaman或是Astro Boy依詢的也是相同的公式,雖然不能保證一定票房長紅,不過至少對了美國人的口味。
數字來源:boxofficemojo.com
TOTAL LIFETIME GROSSES
Domestic: $10,055,859 (3.7%)
+ Foreign: $264,869,236 (96.3%)
= Worldwide: $274,925,095
DOMESTIC SUMMARY
Release Dates:
September 20, 2002 (limited)
March 28, 2003 (wide)
Opening Weekend:(limited, 26 theaters)
$449,839 ($17,301 avg)
Opening Weekend:(wide, 711 theaters,
$1,765,491 ($2,483 average)
神隱少女在美國由迪士尼發行,第一次上美國院線是在02年9月的時候,目的應該是要qualify奧斯卡金像獎,所以只有在26個戲院放映,票房只有$449,839也可以理解,第二次上美國院線是在03年的3月,剛得到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加上Pixar的John Lasseter加持大力宣傳,結果票房竟然還是只有$1,765,491(接近2個million而已),雖然說只有711個戲院放映,不過計算單個戲院平均票房也只有$2,483,跟也是在03年放映的Finding Nemo簡直是不能比(首週末單個戲院平均票房$20,821),結果從頭到尾全美票房只有10個million,這代表神隱少女難看嗎?看看它的美國境外票房,可是有264 million呢,那麼為何在美國賣這麼差?問題到底在哪?因為迪士尼不用心行銷?只在700多個戲院放?不會吧,先安排上奧斯卡,再全美發行,這倒是蠻聰明的策略,影片單個戲院的成績也似乎映証700多個戲院就足夠,我唯一可以想到的原因是美國人口味特殊。
神隱少女不但有迪士尼的發行系統可以依靠,還有國際知名的動畫導演(Miyazaki和Lasseter)背書,更得了個美國電影界最高榮譽獎項,結果在美國票房仍然滑鐵盧,神隱少女都如此,那其他既沒有知名導演執導,或是大公司行銷的動畫長片呢?這些美國境外的製片者如果還是想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電影消費市場撈回一點本以平衡龐大的動畫製作費用呢?還是有可能,不過有幾個條件,第一,使用美國人熟悉或至少不陌生的題材,盡量避免原創,二,安排美國人在製作上擔任前製的任務,因為只有美國人最熟悉自己美國人的口味,三,交由大公司負責發行以增加勝算,好確定自己的觀眾層在哪裡,上面這些聽起來好像蠻熟悉的,沒錯,以上正是香港公司Imagi所採取的策略,事實上也是許多美國境外製片者嘗試的手段,與美國境內製片者合作co-produce,TMNT證明了這個策略的成功,接下來不管是Gachaman或是Astro Boy依詢的也是相同的公式,雖然不能保證一定票房長紅,不過至少對了美國人的口味。
數字來源:boxofficemojo.com
渥太華國際動畫節 2007 得獎者
今年的渥太華國際動畫節(Ottawa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這個週末剛剛結束,這些是同時公佈的得獎者名單:
OIAF 2007
Franz Kafka's A Country Doctor, Persepolis Win Ottawa
最佳長片動畫 (Mercury Filmworks Prize)
Persepolis
Vincent Paronnaud 和 Marjane Satrapi (France)

最佳獨立短片動畫 (Nelvana Grand Prize)
Franz Kafka’s A Country Doctor
Koji Yamamura (Japan)

最佳學生動畫 (BioWare Grand Prize)
Milk Teeth
Tibor Banoczki (UK)

最佳委製動畫
Golden Age
Aaron Augenblick 和 Augenblick Studios (US)

最佳加拿大本土動畫 (Candian Film Institute Award)
Sleeping Betty
Claude Cloutier (Canada)

完整的得獎者名單見以下連結:Persepolis
Vincent Paronnaud 和 Marjane Satrapi (France)
最佳獨立短片動畫 (Nelvana Grand Prize)
Franz Kafka’s A Country Doctor
Koji Yamamura (Japan)

最佳學生動畫 (BioWare Grand Prize)
Milk Teeth
Tibor Banoczki (UK)
最佳委製動畫
Golden Age
Aaron Augenblick 和 Augenblick Studios (US)
最佳加拿大本土動畫 (Candian Film Institute Award)
Sleeping Betty
Claude Cloutier (Canada)
OIAF 2007
Franz Kafka's A Country Doctor, Persepolis Win Ottawa
9/14/2007
好書介紹 Secrets of Oscar-winning Animation
Corporations
最近看了三部電影,Mark Achbar和Jennifer Abbott導演的紀錄片The Corporation(2003),Michael Moore導演的紀錄片The Big One(1997)和Richard Linklater導演的劇情片Fast Food Nation(2006),三部影片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跟企業財團無限制的擴張這個社會議題緊緊相連,像是The Corporation講的是公司(Corporations)(或一般人口中的大企業、財團)因為在法律上被視為是一個人(財團法人),所以導演試圖以這個人的行徑來分析他,結果發現他的種種行為都跟精神病患的徵兆極為類似,像是一:只顧自己,對別人的感受無動於衷,製造出許多外部成本(externality),卻讓別人來收拾,像是剝削第三世界勞工,為了減低成本而降低工作環境安全標準,造成勞工安全受到危害,製造污染傷害環境等等,二:無法跟員工建立長久的關係,像是動輒資遣員工,或將工廠移到第三世界國家造成本地失業人口增加等等,三:欺騙,這些公司利用媒體來塑造他們預期的形象,操縱大眾心理,由其是矇朣無知的小孩,以讓他們創造最大的利潤。The Big One也是講Corporations在美國造成的影響,導演Michael Moore在他新書的巡迴中參與各個城市的社會運動,頃聽各地勞工的心聲,想說能不能找到一位老闆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大公司每年都有上兆的盈餘,但是每年卻還是一直遣散員工,難道不能少賺一點,但是至少讓本地勞工都有工作嗎?影片最後重頭戲是Michael Moore終於見到Nike的老闆Phil Knight,質問他曉不曉得Nike在印尼的工廠雇用童工,而這些勞工卻領著極低的薪資,公司甚至還支持當地獨裁政權,Phil Knight回答說他並不感覺有任何罪惡感,我想這印證了所有Corporations的心理。Fast Food Nation是其中唯一的劇情片,故事關於一間非常受歡迎的速食店行銷經理發現他們的漢堡肉中含有牛糞,所以特別到屠宰場中調查,結果發現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以劇情片的角度來看的話,這部影片實在是有點混亂,倒不如用紀錄片的角度來欣賞,因為影片中的許多情節可都不是虛構的,像是漢堡中含有牛糞是因為屠宰場為了降低成本,使用未受過訓練的非法勞工,並加快生產線速度,結果常常是內臟或腸子內的穢物來不及清理就跟肉混雜在一起,這些從墨西哥來的勞工也常常在危險的狀況下工作,卻領著極微薄的薪資,其他像是為了方便管理而剪掉牛尾巴,過度使用抗生素等等這些極不人道的方式對待動物,更不用說畜牧業工廠化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等等。在以Corporations為主導的全球化趨勢之中(加上當地腐敗政權的推波助瀾),每個人似乎都不由自主地加入這場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的遊戲,處在未開發國家之列,以為提供廉價勞力,經濟頹勢就可以瞬間逆轉,但是Corporations只看見短期利益,卻缺乏長期有效規劃土地使用,結果生產出來的東西價格狂跌,經濟因此崩潰(南美洲的例子),或是利用廉價勞工,等當地成本漲高,這些企業便移到更便宜的地方,造成當地經濟萎縮,當這些大公司(還有與其勾結的政客)享受著這些利益之時,勞工還有土地卻付出了極高的代價。
延伸連結:
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
延伸連結:
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
9/08/2007
好萊塢的機械人大戰
好萊塢時常一窩蜂拍攝相關題材,像是一窩蜂拍企鵝電影,一窩蜂拍電腦動畫,而前陣子因為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的賣座(目前為止全球票房685million),一些電影公司看關於機械人的電影也有利可圖,所以紛紛發展相關的的計畫,首先是華納(Warner Bros. Pictures)拍攝RoboTech的計畫,RoboTech是美國80年代在電視上放映的卡通影集,事實上它指的是三部不同的日本卡通影集,包含超時空要塞(The Super Dimension Fortress Macross),機甲創世紀(Genesis Climber Mospeada)和超時空南十字騎兵(Super Dimension Cavalry Southern Cross)(中文不確定是否為台灣當時的翻譯),三部之間共通點是都有機械人,因為美國電視卡通集數下限的關係,這三部因此被放在一起,而電影則是要拍攝之中超時空要塞的真人版,飾演蜘蛛人的陶比麥奎(Tobey Maguire)將出任主角,故事關於人類從墜毀在地球的外星人太空船上發展出了製造出大型機械人的技術,人類則駕駛著這些機械人抵抗外星人的侵略。另外一個則是New Regency和20世紀福斯即將拍攝的Voltron,跟RoboTech一樣,Voltron也是由兩部不同的日本卡通組合而成,一部是聖戰士(Golion),另一則是15機合體(Kikou Kantai Dairugger XV),電影要拍攝的是前者,故事關於浩劫後的紐約及墨西哥,5個倖存者駕駛著5隻機械獅,並且組合成巨大的機械人與外星人戰鬥,電影同時也由Jim Young的Animus Films製作。
除了上面這兩部之外,其實我最期待好萊塢能夠拍攝的是機動戰士(Gundam UC0093之前)和機動警察(Patlabor),這兩部卡通因為寫實性的關係也容易改編成真人電影,說到機械人的設計,我個人認為日本的設計還是最有味道,這些卡通所延伸出版的設定全集總是讓人愛不釋手,反觀西方的機械人設計,看看電影Transformers就知道,完全沒有設計感,只是一堆金屬硬湊在一塊,之前Weta想製作新世紀福音戰士時所post的幾個概念設計更讓人失望,完全失去原設計簡單俐落的線條感,希望這些打算拍攝機械人電影的製作公司品味可以提昇一點。
參考連結:
Maguire attacking big screen in "Robotech"
'Voltron' gets bigscreen go
Animus Films
Voltron
除了上面這兩部之外,其實我最期待好萊塢能夠拍攝的是機動戰士(Gundam UC0093之前)和機動警察(Patlabor),這兩部卡通因為寫實性的關係也容易改編成真人電影,說到機械人的設計,我個人認為日本的設計還是最有味道,這些卡通所延伸出版的設定全集總是讓人愛不釋手,反觀西方的機械人設計,看看電影Transformers就知道,完全沒有設計感,只是一堆金屬硬湊在一塊,之前Weta想製作新世紀福音戰士時所post的幾個概念設計更讓人失望,完全失去原設計簡單俐落的線條感,希望這些打算拍攝機械人電影的製作公司品味可以提昇一點。
參考連結:
Maguire attacking big screen in "Robotech"
'Voltron' gets bigscreen go
Animus Films
Voltron
9/04/2007
上海隔都 (Shanghai Ghetto)
上海隔都(Shanghai ghetto)是導演Dana Janklowicz-Mann在2002年的紀錄片,講述一群居住在上海虹口的猶太人的故事,故事始於1933年德國納粹黨取得政權之後,開始採取一連串種族隔離政策,在當時算是富裕的猶太人受到歧視,甚至屠殺,許多人因此向外逃離,而在當時的中國上海,因為南京條約的關係被劃為公共租界,不過在1937年(這年同時也是迪士尼上映白雪公主與七矮人)的盧溝橋事變以及淞滬會戰之後,上海被日本佔領,但是他們並沒有建立有效的護照管理機制,而且在不平等條約下,外國人進入中國是不需要簽證的,上海因此變成世界上唯一一個不需要護照簽證就可以進入的城市,因此之後,許多猶太人逃亡到上海,並在當地猶太富商以及國際救難組織的幫助下,在虹口建立了一個猶太人社區,雖然生活困苦,衛生條件差,但是比起當地貧窮的中國人,似乎還可稍作慰藉,至少在這不會受到種族歧視,逃亡到這的猶太人愈來愈多,最多時高達2萬人,1943年之後,日本襲擊珍珠港,美日呈敵對狀態,隔都受到比較嚴格的管制,進出需要通行證,同時實施宵禁,不過也沒有像歐洲的隔都那樣用圍牆鐵絲網將猶太人隔離起來,1944年之後,上海受到一連串美軍轟炸,少數猶太人也參與反抗運動,破壞日本人的設施,1945年德國和日本均投降,上海重回國民政府掌控,之後因為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及1949年大陸淪陷的關係,所有的猶太人因此離開了這塊居住了10幾年的地方。
這部影片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諷刺,中國因為列強壓迫,以及不平等條約的關係被迫開放上海租界,不過正因為如此,在歐洲受到納粹壓迫的猶太人才有一塊可以安身力命的地方,更諷刺的是影片最後當事人回憶離開上海,到了以為是自由平等的美國之後,在列車上看到歧視黑人的標語(美國法律之中的種族隔離政策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廢止)更是感慨萬千,族群是種很有趣的概念,依附族群可以讓個人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不同族群不斷強化自己的向心力,努力界定自己與別人的差異,不過在不同族群之間爭奪利益資源之際,通常悲劇都是在此發生。
這部影片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諷刺,中國因為列強壓迫,以及不平等條約的關係被迫開放上海租界,不過正因為如此,在歐洲受到納粹壓迫的猶太人才有一塊可以安身力命的地方,更諷刺的是影片最後當事人回憶離開上海,到了以為是自由平等的美國之後,在列車上看到歧視黑人的標語(美國法律之中的種族隔離政策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廢止)更是感慨萬千,族群是種很有趣的概念,依附族群可以讓個人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不同族群不斷強化自己的向心力,努力界定自己與別人的差異,不過在不同族群之間爭奪利益資源之際,通常悲劇都是在此發生。
9/03/2007
9/01/2007
SIGGRAPH 2007短片
2007的SIGGRAPH過一陣子了,可惜今年沒有機會參加,最可惜的是沒能看到它的電腦動畫短片影展,不過還好在網路上也可以看到部分這些獲展的影片,Frames Per Second Magazine將這些連結都湊在一起,可以點這個連結欣賞這些短片,其中我特別喜歡的有導演Jules Janaud等等人的90°,Gorillaz的El Manana,還有Volkswagen的廣告Touran等等,另外其他短片,但不在這些連結之中,像是Versus、Burning Safari、Microsoft Zune的廣告Two Little Birds、La marche des sans-nom這些影片之前均介紹過,都是不可不看的優秀作品。SIGGRAPH的Animation Festival同時也選出年度最佳的三部短片,其中兩部都是學生創作,那些大公司做的影片雖然漂亮複雜,但不見得就會獲得評審青睞,主題要有意義才是重點,我想這是所有短片創作者應該努力的目標。獲得最佳短片獎的是波蘭導演Grzegorz Jonkajtys和Marcin Kobylecki的方舟(Ark):

獲得評審團獎(Jury Honors)的是德國導演Leszek Plichta的造夢者(Dreammaker)

獲得傑出影片獎的則是法國導演François-Xavier Goby等等人製作的En Tus Brazos
本屆SIGGRAPH Electronic Theater的完整片單:連結
本屆SIGGRAPH Animation Theaters的完整片單:連結
獲得評審團獎(Jury Honors)的是德國導演Leszek Plichta的造夢者(Dreammaker)
獲得傑出影片獎的則是法國導演François-Xavier Goby等等人製作的En Tus Brazos
本屆SIGGRAPH Electronic Theater的完整片單:連結
本屆SIGGRAPH Animation Theaters的完整片單:連結
核能電廠議題
一篇新聞週刊的報導,核能電廠似乎一直是環保人士抗議的目標之一,不過最近幾年因為地球暖化的關係,核能電廠因為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可能因此鹹魚翻身,連之前大肆批評核能政策的相關人士似乎觀念也因此轉變,像是綠色和平組織的創辦人之一Patrick Moore(之前已從綠色和平辭職)反而受雇於核能電廠業者,替其宣傳,以An Inconvenient Truth號召對抗全球暖化的高爾也說,他並不反對核能電廠,美國一半的電力均來自燃燒媒礦這種製造大量二氧化碳的發電方式,卻只有百分之20來自核能發電,相對於法國,國內有百分之80的電力均來自核電,難怪這些業者視此為契機,其實興不興建核電廠有時似乎脫離了專業的範疇,再多的安全保證都難以讓環保人士滿意,何不將此議題交付公投,這絕對比要不要進聯合國的公投有意義多了。
來源:Radioactive Debate
來源:Radioactive Debate
一些排名和數字
Wiki上頭匯整的一些排名,挺有趣的,看看台灣在各項評比之中的成績為何:
GDP(國內生產總值)排行:一個經濟體內一段時間中生產商品的市場價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6年的資料。
1 美國
2 日本
3 德國
4 中國大陸
22 中華民國
PPP(購買力平價)排行:使用PPP計算方式所得到的GDP數字,同樣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6年的資料。
1 美國
2 中國大陸
3 日本
4 印度
16 中華民國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人類發展指數)排行:參考各國平均壽命、識字率、教育水平、收入分配狀況等等條件比較出來的數字,聯合國2006年的資料,用來判斷一個國家的開發程度。
1 挪威
2 冰島
3 澳洲
7 日本
8 美國
22 香港
(24) 中華民國
人類發展指數是聯合國所做的統計,不過因為中華民國並不在聯合國會員之列,所以沒有被計算在內,台灣自己在2004年自己計算的成績是0.925,算是排名第24。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外匯儲備)排行:外匯儲備指的是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或同級機構所擁有的外匯數量,2007年的資料。
1 中國
2 日本
3 蘇俄
4 中華民國
8 新加坡
9 香港
20 美國
Quality-of-life index(生活品質)排行:英國經濟學人智庫2005所做的排名。
1 愛爾蘭
2 瑞士
3 挪威
11 新加坡
13 美國
18 香港
21 中華民國
60 中國大陸
List of cities by quality of living(以城市為單位的生活水準排行):美智管理顧問公司2007年的資料。
1 蘇黎世,瑞士
2 日內瓦,瑞士
3 溫哥華,加拿大
34 新加坡
35 東京,日本
70 香港
83 台北,中華民國
100 上海,中國大陸
List of cities by Health and Sanitation(以城市為單位的健康與衛生條件排行):同樣是美智管理顧問公司2007年的資料。
1 卡爾加里,加拿大
2 檀香山,美國
3 赫爾辛基,芬蘭
9 勝山市,日本
50 新加坡
110 台北,中華民國
117 香港
Happy Planet Index(快樂指數)排行: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2006年發明的指標,將永續發展與環境影響納入計算之內,補充GDP或是HDI計算上的盲點。
1 萬那度共和國
2 哥倫比亞
3 哥斯大黎加
31 中國大陸
84 中華民國
88 香港
95 日本
131 新加坡
150 美國
List of countries by population density(人口密度)排行
1 摩納哥
2 澳門
3 香港
4 新加坡
14 中華民國
另外,根據中華民國政府主計處資料,2007年6月的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上班族平均工時為每月176.5小時,平均薪資為每月41,466元,而1至6月的平均薪資為 48,174元,2006年的平均薪資則為44,107元。
GDP(國內生產總值)排行:一個經濟體內一段時間中生產商品的市場價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6年的資料。
1 美國
2 日本
3 德國
4 中國大陸
22 中華民國
PPP(購買力平價)排行:使用PPP計算方式所得到的GDP數字,同樣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6年的資料。
1 美國
2 中國大陸
3 日本
4 印度
16 中華民國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人類發展指數)排行:參考各國平均壽命、識字率、教育水平、收入分配狀況等等條件比較出來的數字,聯合國2006年的資料,用來判斷一個國家的開發程度。
1 挪威
2 冰島
3 澳洲
7 日本
8 美國
22 香港
(24) 中華民國
人類發展指數是聯合國所做的統計,不過因為中華民國並不在聯合國會員之列,所以沒有被計算在內,台灣自己在2004年自己計算的成績是0.925,算是排名第24。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外匯儲備)排行:外匯儲備指的是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或同級機構所擁有的外匯數量,2007年的資料。
1 中國
2 日本
3 蘇俄
4 中華民國
8 新加坡
9 香港
20 美國
Quality-of-life index(生活品質)排行:英國經濟學人智庫2005所做的排名。
1 愛爾蘭
2 瑞士
3 挪威
11 新加坡
13 美國
18 香港
21 中華民國
60 中國大陸
List of cities by quality of living(以城市為單位的生活水準排行):美智管理顧問公司2007年的資料。
1 蘇黎世,瑞士
2 日內瓦,瑞士
3 溫哥華,加拿大
34 新加坡
35 東京,日本
70 香港
83 台北,中華民國
100 上海,中國大陸
List of cities by Health and Sanitation(以城市為單位的健康與衛生條件排行):同樣是美智管理顧問公司2007年的資料。
1 卡爾加里,加拿大
2 檀香山,美國
3 赫爾辛基,芬蘭
9 勝山市,日本
50 新加坡
110 台北,中華民國
117 香港
Happy Planet Index(快樂指數)排行: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2006年發明的指標,將永續發展與環境影響納入計算之內,補充GDP或是HDI計算上的盲點。
1 萬那度共和國
2 哥倫比亞
3 哥斯大黎加
31 中國大陸
84 中華民國
88 香港
95 日本
131 新加坡
150 美國
List of countries by population density(人口密度)排行
1 摩納哥
2 澳門
3 香港
4 新加坡
14 中華民國
另外,根據中華民國政府主計處資料,2007年6月的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上班族平均工時為每月176.5小時,平均薪資為每月41,466元,而1至6月的平均薪資為 48,174元,2006年的平均薪資則為44,107元。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