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忍者龜的印象大概是90年代電視裡的卡通影集、漫畫或是從1990年到1993年間上映的三集真人電影,以及那些曾經無所不在,印有忍者龜圖案的商品,蟄伏多日,2007年的
忍者龜:炫風再起(TMNT)則是首次忍者龜以電腦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這部動畫長片由總部位於香港的意馬控股(IMAGI)製作,華納(Warner Brothers)與溫斯坦影業(The Weinstein Company)負責發行。
雖然整體故事有問題,不過這一場李奧納多跟拉菲爾在屋頂的打鬥倒是精采好看,有個blog說最後是李奧納多故意輸給拉菲爾而讓拉菲爾自覺不夠資格當領袖,我倒是看不出來,我覺得是拉菲爾贏了李奧納多但卻察覺自己想殺了李奧納多的失控而感到恐慌,但不管是怎樣,這場拉菲爾情感轉變的重要一場戲,導演實在交代失敗。 故事上面,除了最後稍微暗示到之外,影片中沒有電視卡通裡最大的反派-史瑞德(Shredder)的存在,因為導演
Kevin Munroe認為原本漫畫就沒有將史瑞德塑造成唯一的反派,所以他們在這裡設定最大的壞蛋是石頭將軍,還有那些被釋放出來的怪物,除了這個之外,故事也藉著李奧納多與拉斐爾之間的衝突,強調這個團隊家庭之間的情感,結尾當然是怪物被制服,兄弟又團結一起,不過可惜故事說得七零八落,許多情感被提到卻沒被演出來,像是April與Casey,或是Max與他那些變成石頭人的夥伴間的感情,甚至李奧納多與拉斐爾之間從衝突到團結這段過程也欠缺說服力,章子怡配音的Karai則根本是個多餘的角色,看不出在故事中有任何重要性。
不過讓人意外的,整部影片呈現出非常高的製作水準,不管是動畫還是視覺上面,這時似乎不得不提一下IMAGI這間公司,這部影片前製部分由IMAGI位在洛杉磯的分公司製作,真正製作部份則由香港的總公司負責,IMAGI原本是替Wal-Mart生產塑膠耶誕樹的公司,不過因為意識到業務逐漸被大陸取代,所以開始轉型,之前製作過Zentrix時空歷險,然後藉由日本的子公司,接觸到DreamWorks和華納,開始與好萊塢的合作關係,TMNT之後,他們預計在2008年推出科學小飛俠(Gatchaman)的電腦動畫長片,09年則預計推出原子小金剛(Astro Boy),他們崛起的故事可以在下面的連結中讀到,蠻有趣的。
這時要再扯到台灣前製的問題,TMNT故事的糟糕讓我納悶IMAGI有必要將前製留在好萊塢嗎?如果是台灣或香港作的TMNT,會比現在的版本更糟嗎?其實想想2006年所有好萊塢出產的動畫長片,像是Ant Bully、Open Season、Ice Age 2等等,也包含Pixar的Cars,試著將這些影片的故事跟製作水準抽離,比方說,想像一下如果是Cars的故事,但看到的卻是Hoodwinked的動畫水準,這時請問還有哪一部影片能讓你覺得仍舊意猶未盡,對我來說,答案是零,我要強調的是,這些影片即使受歡迎或賣座,很多是跟故事無關,更重要的是影片其他方面的娛樂性,不管是藉由高水準的動畫或是優美的視覺風格,另外更重要的是好萊塢強勢的發行力量。
另外TMNT的製作安排相當聰明,製作留在香港以降低成本(影片預算34 million,目前放映兩週全球票房已達53 million),前製交由美國人是因為,畢竟作為IMAGI的第一部動畫長片,讓有經驗的人主導比較保險,另外TMNT針對的是美國的市場,讓美國人來講故事可能比較容易獲得共鳴,雖然說情感是沒有國際的,但是無法否認的,不同的文化之間品味有時也有所不同,會欣賞的東西也有所不同,舉個例子,許多美國的動畫影片中常出現人物打飽嗝,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不過老美看了倒是挺開心的。
結論:以上觀點並不是指故事都不重要,鼓勵大家拍攝一些光是好看,內容卻空洞的影片(好萊塢的代表),事實上對創作者而言,故事仍舊是最重要的。不過除此之外,動畫、視覺設計、音效、燈光等等非前製的要素也是同等重要,因為它們事實上也是在說故事,甚至有時補足故事的弱點。另外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會賣這些影片的人才,影片要賺錢(不光只是票房本身,包含週邊商品的利潤)才有可能會有下一部,擴大市場是避免影片血本無歸的方式之一,像是在美國,因為市場大,所以一般影片只要不要太爛,只要能夠在3000個戲院上映,通常都能回本,所以如果將台灣動畫長片失敗的原因只歸咎於缺乏前製人才時,有沒有想到整個產業結構的不健全才是主因。
延伸閱讀:
TMNT:The Turtles More Animated in CG從聖誕樹到動畫阿童木飛上大銀幕蟻速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