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007

故宮也要去中國化?

最近在一連串獨派人士所謂的正名運動中,文藝界也難逃政治髒手的界入,國立故宮博物院宣布修改組織條例,將「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刪除,並將「中國古代」字句修正為「國內外」,行政院的解釋是,故宮過去的主要典藏品,來自北平故宮,這是過去的歷史;故宮博物院典藏本來就應與時俱進,以更寬廣視野發展。而陳水扁也說:「過去故宮給人一種以中國為中心,古老又沉重的距離感,不少民眾因此望而卻步,期盼故宮未來的走向能更為多元豐富,持續讓國人與世界一起感受,並見證台灣文化的力量。」

台北故宮跟法國羅浮宮還有紐約大都會不一樣的地方是,前者主要在收藏中國文物,後兩者則是綜合性的收藏,各有各的特色,不過我不曉得這是哪門子的邏輯,竟有人認為「要跟國際接軌,所以得擴大收藏範圍」,我並不反對故宮改變經營方向,朝向綜合性發展,可是請問故宮你準備好了嗎?一般人可以在故宮看到的文物只是60萬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絕大部分都仍然擺在倉庫裡,為什麼?缺乏預算,也缺乏足夠的人員把它們規劃、展覽出來。連現有的都整理不完了,還要談跨大收藏?

另一個問題是人員,文物不是買來就算了,更重要的是管理與維護,目前故宮專業人員專精於中國文物為主,將來擴大收藏範圍,勢必也需成立專精於西方藝術的研究與修復中心,可是以目前國內這類人才缺乏的狀況來說,我不曉得故宮到時有了這些東西後要怎麼處裡,擺著發霉嗎?為何不把心思放在提升館內研究中心的水準,加強人員訓練,整理現有的館藏上頭呢?這些才是最即刻需要的,不是嗎?

給人距離感,讓人望而卻步,那是經營宣傳與管理的問題,而不是因為只收藏中國文物的關係,想看國外的收藏,不會去別家博物館嗎?台灣文化沙漠化到只有一家可看嗎?難道故宮沒有邀請外國博物館來台展出嗎?說要擴大收藏,才不會畫地自限,這更好笑了,那不乾脆也收藏外太空掉下來的隕石,這樣不是更寬廣。台北故宮始終是國際級的博物館,我幾個到過台灣,參觀過故宮博物院的外國朋友都對館內的收藏印象深刻,當全世界都對這些無價的文物投以讚嘆的眼光時,我不懂會什麼只有台灣人不知道珍惜自己有的東西。

如果沒有民主制衡的話,我真的相信獨派人士會跟文革的紅衛兵一樣,衝進故宮一把火把這些文物都燒了,看看當台北市政府要修繕林語堂與錢穆故居時獨派人士的反應就知道,所以獨派人士會對故宮下手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這個專門收藏中國文物的地方就像他們眼中的一粒砂一樣,愈先除之而後快,從認為使用成語是教育失敗的杜正勝當館長後,就有將「故宮」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萬國博物館」的企圖,還要將「故宮」一分為二成「台灣館」和「中國館」,請問這些動作的目的在哪裡?還不是要淡化中國這個字眼,好符合他們台獨的意識形態,我納悶的是,新的組織條例裡所謂的「國內外」這個「國」到底是哪個國?如果是台灣共和國的話,那故宮跟本也不用「去中國化」了,請物歸原主,直接將這些被蔣介石「盜運」過來的文物歸還中國大陸,就像杜正勝反對唸文言文的理由:「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樣的文章雖然美,但跟台灣沒什麼關係,如果不承認自己中華文化的背景,那麼這些文物是真的跟我們台灣沒有什麼關係,教科書中國史也變成不是本國史了不是嗎?那請問留這些「外國的」文物作啥?

故宮簡史:1925年故宮博物院在北京成立,1931年戰亂的關係,故宮文物南遷1948年底,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運臺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5件。中央博物院併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餘件,目前共有60餘萬件,保存於1965年成立的臺北故宮,與原北京故宮分隔兩岸

故宮收藏的中國四大名畫:
谿山行旅
萬壑松風
早春圖
富春山居
參考連結:
國立故宮博物院介紹
6月12日 80年故宮院慶兩岸故宮大揭密
政院:故宮博物院典藏應與時俱進 勿畫地自限
故宮應該設分院嗎?
扁:故宮以中國為中心,令人望而卻步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故宮和故宮文物本來就該一把火燒了,每次我有很多外國朋友到台灣,去了故宮,都會覺得台灣花大錢保存中華文化,所以還是認同中華文化、也在仰慕中華文化,故宮的存在,根本就是混淆國際視聽。

另外,也因為故宮的存在,養了一批中國文化學者,他們能用故宮的文物進行學術研究,並藉此排擠台灣本土文化研究的空間,這些人都是大中國意識認同者,要把他們趕下台,斧底抽薪之法,就是讓他們再也無法接觸故宮文物,讓他們無法再利用故宮文物進行學術資源積累。

我的建議是,實踐轉型正義,應當立即下令故宮停展,並將所有文物封存清點,不准任何人擅動,最後,台灣人民用納稅錢保護這些文物這麼多年了,所以可以以公民投票的形式,決定是不是要摧毀他們,以符合民主法治的原則。

Anonymous said...

"就像杜正勝反對唸文言文的理由:「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樣的文章雖然美,但跟台灣沒什麼關係"

你真的清楚當時杜正勝是講什麼嗎?還是憑著依稀偏見印象就隨手捻來罵人?

我要來澄清一下這段話.這根本是聯合報記者斷章取義製造出來的新聞.

杜正勝是在教育部編製的中小學防災教育手冊的發表典禮上致詞時提到這些話的.他當時說的前後文大意是說,防災教育很重要,但是現在學生要學的科目已經很多,沒有辦法另外分科去教學,所以教育部編了手冊,供老師與學生參考使用,希望使用「融入式教學」,在學習其他的課程中可以加入預防災害的觀念.比方說國文課本裡面不一定都只能放古人的文章,像古道西風瘦馬這樣的句子雖然美,但是這個景象與現在台灣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一般人生活中也見不到.應該放些與現實台灣的狀況不脫節的文章.

所以他是舉例說要用國文課來宣導防災教育,
你可以罵他異想天開,卻不是因為他要「去中國化」以滿足「台獨」的渴望.

然後當時聯合報記者又去把半年前學測作文題目拿出來與杜正勝所評論講的話,兩件事情剪接在一起,又把國文課程綱要修訂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的事情扯出來,結論就是杜正勝要去中國化.

接下來就是親民黨立委大罵,國民黨立委起鬨,民進黨與台聯搞不清楚狀況又罵回去.杜正勝又不懂得把話講清楚,最後大家都忘記實際上到底在吵什麼呢?都是一堆人對著假議題吵得不亦樂乎.難怪台灣天天吵吵嚷嚷.

同樣的,請你自己看一看自己這篇文章,有多少部分是基於客觀事實,推理分析出來的?又有多少是片段擷取他人引述的偏見? 然後自我的強化這種敵視不滿的情緒?

Ming said...

回應Jason的留言:要聽事實嗎?事實是,2005年語文測驗考零分人數是1200人,2006年人數變成兩倍-2700人,八成的中小學教師認為九年一貫制政策實施後,學生作文程度普遍下降,百分之六十一的受訪老師認為是教育政策的有問題,教育部不知檢討,只會反唇相譏,給人戴紅帽子,請問這是什麼心態?

不管是「本土化」還是「去中國化」還是「大中國意識」,這都是意識形態的問題,請在別處討論,但教科書內容的選擇應當以文學價值為優先考量,杜正勝難道會大剌剌的說他的教育政策就是要「去中國化」嗎?但請分析他所作所言,很難不讓人有這樣的結論,比方說,為了要將防災觀念落實,就得把跟颱風有關的文章納入語文教材,而不是考慮它的文學價值嗎?語文課被排擠也是事實,請問這不是「去中國化」的意識形態作祟這是什麼,文化的成長應該是廣納、接受、融合的過程,而不是去除、切割、段離的方式,學生作文能力下降是教育政策失敗的前兆,要等它爛了才能批評嗎?另一個例子就是故宮要擴大的問題 ,文章中已強調我不反對,但它就是有實質上的問題,故宮卻仍一意孤行,所以我認為這是明顯政治力介入,如果認為這是我個人的片段偏見,也請參考這篇名建築師,也是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政策委員-漢寶德的文章: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
/092/EC-C-092-004.htm

Anonymous said...

中國的歷史文物我們憑什麼摧毀掉它
如果認為那不是自己該擁有的東西
就還中國啊,那是贓物,不歸還失主
卻要說我們花了不少保管費所以有權銷贓
會不會太狂妄了一點
台灣的政客跟狂妄人士不要,我相信中國
會很樂意把稅金補貼回來打這些文物要回去
要去中國化,有骨氣一點就學韓國自己弄文字啊
幹什麼拿了人家的中文還要說自己在用"正體"中文
是不是過幾年要再把繁體字改成正體台灣字?
不要臉的傢伙們,拿了祖產不認祖
比搶了端午節自以為是他們的韓國人還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