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011

一些賽德克的觀後雜想

這個連結是魏德聖在一個座談中提到賽德克的特效,提到製作階段中原本接單公司倒閉,迫於時間的壓力,不得不將這些工作轉到大陸製作,不過他對成果不甚滿意,認為製作者不懂得觀察的基本功夫等等。

這部影片的特效似乎得到許多的觀注,雖然賽德克據稱有上千個特效處理鏡頭,不過我認為這部影片稱不上所謂的特效片(特效是主角或是主要賣點),所以不管特效做得好不好,應該都不會影響到故事,想像一下片中的特效即便作到位,山豬看起來像山豬,爆炸看起來像爆炸,橋斷得漂漂亮亮,影片結果會有甚麼不一樣?

似乎不會,即便特效做到位,我還是不了解莫那魯道為何最後要殺了他家人孩子,為什麼橋斷了後下一場一群人可以一副沒事的樣子,為什麼與日人的戰爭結束後莫那魯道會讓人感覺像是不負責任一走了之。

因為特效製作的昂貴,許多人似乎因此認為台灣電影工業起不來是因為大家不肯投資金錢拍電影,一千萬或二千萬都不夠有誠意,上億資金才算數,不過坦白說,一些人連短片都沒拍好過就想製作長片,以為投資一堆錢下去就是賣座的保証,加一堆特效就是賣座的保證,這樣合理嗎?從某個角度來看 budget=production value,不過budget≠a good movie≠box office hit,沒有到位的特效絕對是可以被原諒的,不過沒有到位的說故事方法則不。

台灣製片環境不如美國成熟,預算也不如人家高,只想要eye candy,卻搞不清楚基本說故事的工夫是本末導致,導演需要了解團隊的能力與限制,"我也想要求啊,我也看不下去"這種言論只是在搪塞責任,除非你有人家老萊塢的預算,否則憑甚麼要求?回到最基本的,就跟學生製作動畫影片一样,學生的想法都天馬行空創意十足,每個學生也都恨不得自己的技术有專業的水準,不過在沒有那樣的製作條件前,創意是需要考量到可執行性的,說"挑戰極限,不吹破氣球怎知球可吹多大"聽起來雖很熱血,不過拿著投資人的錢這樣冒險,不是一種不負責任嗎?

拍片的跟出錢的當然就會各自解讀,出錢的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低budget也可以賺錢囉,低budget當然可以賺錢,只是它賺錢的方式絕對跟大片不一樣,但你花多少錢拍一部片,觀眾是看得出來的,但也不表示你花了大錢,觀眾就一定會想進戲院看。

那行銷呢?砸了錢拍了部大電影,可是沒再砸錢做行銷,恐怕一樣不會有好成績的。

3 comments:

Will Chien said...

說得好啊!!
一片叫好聲中總算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
連故事連貫性這種基本馬步都紮不穩,
談什麼都是多餘的...

JOY TIEN said...

其實我也看不懂為什麼最後莫納魯道要殺了他的妻子?? 我是可以理解他的兒子們最後為了前往傳說中的彩虹橋而自殺,但是莫納自己卻沒有了斷? 總之有許多疑點好矛盾沒有交待清楚,我看得一頭霧水。

Vincent Qiu said...

我在大陸,水晶石我知道,他們為什麼能接?是因為人多!人超多!隨便都有幾百個,北京不夠人還有上海的,再不夠還有深圳的。魏導只有五個月時間,只有他們能做到!事實是臺灣全部的動畫人才加起來看有沒有幾百個?光從技術面看就好,很可能都沒有!更不要提兼具美學與技術的人才了。大陸的美術人才比臺灣少多了,真的,幾乎都是技術人才,都是沒學過美術的,這邊學動畫不用學美術的,但是只要有幾個美術人才帶領,就有可能做出來。臺灣人少,但是美術人才多,就是沒人整合,美術覺得自己動畫技術不行不敢做,技術人才覺得美術不重要,就這樣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