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009

"小太陽"變動畫

記得學生時代教科書上念過作家林良所寫的"小太陽",散文描述主角人生中許多第一次的經驗,同時也見證那個時代(50,60年代)台北的生活,最近這部散文小說改編成動畫影集了,在官方網站上你可以看到預告片,可惜預告片上看不出故事,但感覺視覺風格迥異於一般的電腦動畫,平面的render讓畫面不會那麼的CG,不過如果可以增加更多手繪的筆觸會更棒,人物造形蠻有惡童當街的味道,看得出創作者想走出一般CG影片的窠咎.

這部自製的動畫影集,耗資4千萬,花了兩年時間(新聞上寫的,不曉得有沒有包括故事發展的時間)完成了這13集的作品,著實不易,導演邱立偉,編劇郝廣才,今日(13日)晚上9點將在公視HiHD頻道首播,下面是預告片,更多資訊可以在官網看到:

延伸閱讀:
小太陽官方網站
小太陽變動畫 照亮50年代

9 comments:

Yung-Lo said...

為台灣動畫拍拍手

товарич Viktor said...

可惜基本功還是太差 為何不先把walk cycle走好再想表演呢?

Anonymous said...

如果完全都按照歐美那套動畫邏輯,我想台灣動畫永遠追不上觀眾的要求

Anonymous said...

請問什麼是walk cycle??
可以簡單的說它的定位嗎??

Anonymous said...

walk cycle對某些相關技術人士來說是必須遵守的規則,或是櫃上膜拜的神,只要違逆做不好就不是好動畫.對想說好故事的創作者,卻僅是敘事工具的一小部分

товарич Viktor said...

我根本不是什麼技術人員
但只要有人走路走的歪七扭八
我會覺得非常distracting

我不知道什麼叫歐美邏輯 但
有多少人覺得動畫法則是沒道理的?
願聞其詳

要說故事寫小說就好了 為何一定要做動畫?

Anonymous said...

並沒有人覺得動畫那些法則沒有道理,而那些都是動畫表現的其些工具觀念,長久台灣動畫的情況就是技術人和故事人的落差,動畫技術被視為高科技產業的一部分,被許多動畫公司捧著,但是一般的電影人或影視根本無法運用到,此兩者本該互補,也許您在國外,動畫影視環境健全的多,但是台灣各方面都有許多問題,但是老實說,台灣能把walk cycle做的漂亮的人多的是,但是就是缺少真的誠心想要用動畫說一個故事和觀眾溝通的人.如果動作完美,但是內容活像DEMO REEL:或是動作表演沒那麼成熟 ,但是觀眾能開心,能感受故事.那我想台灣動畫目前最需要的是後者.(ps:故事代表抽象或具象內容與人的交錯和感受,或是創作者的觀點,但是如果說故事寫小說就好這種狹隘觀點,那可以建議pixar那些公司改出小說好了,不用做動畫做的那們辛苦.)

anan said...

我覺得臼井儀人也不是個很會畫圖的漫畫家,但是他說故事的能力觸動並影響了了很多愛看漫畫的人吧,個人觀感,小太陽變成動畫這件事,就像哈利波特變成電影,幾米的作品2D化一樣令人興奮耶.....那個技術的東....我想必然會隨著動畫越被重視後,更加精進的對吧~~~~

Anonymous said...

技巧不夠好可以靠其他方面來補足,像運用剪接或靈活運用攝影機。我覺得小太陽的攝影機太死板,很多shot也過於冗長,我甚至連trailer都沒辦法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