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08

海角七號 觀後感


網友的推薦,看了海角七號這部影片,這部成本5000萬(美金1.5個million)的影片,賣座數億元,破台灣影史數項紀錄,從某個角度來看,票房證明它是成功的,到處都聽得到關於這部影片的正面評價,因此我就不再錦上添花,這裡只說說自己看完影片後的一些想法,如果不願聽到這部片的負面評語,請跳過這篇文章:
主角從頭到尾被塑造成一副憤怒青年的樣子,好像玩band的都得要這個調調才cool,大概沒有比這個更科板印象的了,問題是,他在憤怒些什麼,他在台北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他決定離開鄉下?這個背景應該是他性格轉變的依據,可是在影片中似乎看不到這個依據,他跟女主角感情的基礎又是什麼?是什麼讓這兩個人從原本相厭變成相愛?講白一點,試想想如果男女主角沒有上床那一段戲的話,你會覺得兩個人的感情轉折有任何說服力嗎?
相同地,女主角好像也是這樣,部分因為語言的關係,演技實在生疏,性格上面,似乎應該要塑造的是從一開始無法接受台灣這個對她而言陌生的地方,到認同並懂得欣賞這塊土地,所以才會留下來,而不是從頭到尾一直對其他人充滿敵意,結果跟男主角發生關係後,突然就在乎原住民的項鍊代表什麼涵義了。
影片中出現許多有趣的角色,讓大家感覺這些人物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樣的安排好處是每個人物都因此更加生動,壞處是提到卻不說清楚,讓人感覺困惑,舉個例子,像是旅館打掃工說她作了對不起她祖母的事,所以無法替她們轉交信件,這段台詞的唯一目的只是在讓之後男主角親自送信變得合理一點,順便製造終場男主角演唱會可能缺席的些許危機,問題是卻留下另一個人物交代不清。
郵差其實是個非常好的象徵工具,信代表了一種溝通的工具,影片的母題應該是在不同世代,不同文化,不同族群間的溝通問題,就像Michael Arndt (writer)的影片Little Miss Sunshine一樣,他們那輛破車事實上代表了他們的家庭,唯有像結局一樣同心協力,車子才走得動,海角片中其實也可以利用主角不願送信到送信的轉變當作性格轉變的象徵,結果反倒是安排讓別人替主角送出這些信件,白白浪費這個意圖傳達的機會。
聽過不只一個人說這部影片很台灣,很多趣點大概只有台灣人可以理解,可能外國人會看不懂云云,不過我覺得電影是人的故事,人的感情是沒有國界的,或許一些笑料可能會因為文化的差異而無法讓人理解,不過影片的重點在角色上頭,感情傳達如果成功的話,即便觀眾是外國人,他們也會”在乎”這些人物的。
台灣是個有趣的地方,明明是個國家公園,吵鬧的搖滾樂,性感的比基尼女郎,喀藥,衝浪,夜市,點綴著這個更像邁阿密海灘的地方,台灣融合了許多後現代的特點,原住民,本土,新移民,中國,愛台灣,崇日,崇洋,拜物,在看似多樣化的環境中自我矛盾,自我衝突,似乎也在自我毀滅。
延伸閱讀:
《海角七號》喜歡,還是非常喜歡?

8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可以把"海角七號"和"琳達林達"放在
一起比較看看(它們同樣是以音樂為主
幹線的電影)。

我喜歡琳達琳達勝過海角很多,因為
琳達琳達的的過程有比較多的電影語
言,和結構,比較沒有拼湊的感覺,
琳達琳達導演~山下敦宏 今年好像三
十出頭,是個值得注意的導演(他的奶
霜檸檬也很棒)。

http://www.truemovie.com/2006moviedata/LindaLindaLinda.htm

Anonymous said...

你和我一個朋友很像,談吐相似。但
這篇文章並沒有憤怒的觀點,你應該
也樂見台灣的成功。

但我覺得這個成功就像是台灣的滑板
車熱、蛋塔熱、腳踏車熱、網路按按
鈕比賽.....等等一樣,讓人很無言,
很恐怖的網路效應,加上台灣人民的
自身認同感作祟,台灣人似乎孤單,
在國際上得不到認同,而在每個台灣
人個體中,大家都希望被認同,所以
一個傳一個:「ㄟ!那個海角七號導
演負債拍電影,我看過覺得很好看,
你也去看看啊!」,叫別人去看的人
或許需要被認同,而去看的人也不希
望造成某種程度上的族群孤立,所以
也說好,網路上就出現"支持國片"之
類的話,所以大家去看一遍兩遍以上
,一直推到四億。

我不是批說電影不好,或是批 說電影
好的人觀點不對,但!這是一個有隱
憂的台灣現象,由台灣在國際上被孤
立的大體表現,到台灣人希望不要被
朋友孤立的個體表現,都是相對的,
我給這個現象叫做【台灣加油!】現象


海角七號很好,拍完了,這很難!雖然
我沒參予過電影的拍攝工作,但我知道
拍短片就很難了,影片都一樣,電影
是個需要掌控度極高的製作表現。我在
電影院裡面看的也很愉快,但是海角七
號並不會在我的生命裡留下痕跡,我只喜歡它裡面的歌曲(可是在KTV唱"無樂
不作"並沒有像唱一樣的月光那HIGH),
我並不會想去買郵差包包,對我來說"
海角七號"只是一個run過就過去的影
片。

影片裡有很多不合理之處,感覺有些東
西是硬湊出來,就像你說一開始就摔吉
他,好像台北對主角不好一樣,雖然這
反映了現代人對台北的觀感,對生活的
不滿,但是不是只有台北不好,為什麼
不會有"X你媽的衣索比亞",聽說那裡的
人都吃不飽,這就關係到台灣人的自身
任同感,所以可能有些人聽到第一句台
詞就會很爽,心裡想:「哈哈~沒錯!小
范你說的真對!!」。導演很成功的說出
很多人內心的話,這或許是他在寫對白
時沒想到的觀眾反應。

寫到這裡我已經忘記我留言的重點是
啥了,總之..你也無奈我也無奈的說
台灣加油!

推薦我昨天看的片"裸愛-The Unknown
Woman",導演是Giuseppe Tornatore
(拍過新天堂樂園、1900等..),這部
是今年我看到最刻骨銘心的,蒙太奇
讓影像不斷穿梭聚集,不簡單的故事
、不簡單的演員、戲劇...化的配樂、
清楚演出了女主角的心理層面,她的
愛與被愛還有被傷害,我在片中看到
"救贖"這件事,這片很聰明、老練,
有人說劇情片就是把手上寫完的劇本
完成,只是看完程度有多高,我覺得
這部片完成度應該有劇本的兩三倍好
,要不然導演就是神了,我喜歡"裸愛"
勝過他的"新天堂樂園"。

http://www.truemovie.com/2008moviedata/UnknownWoman.htm

Anonymous said...

我支持你的观点。我刚才看完这部电影,忍不住想知道别人对它的感想,结果引擎把我带到了这里呵~

Gabriel Tsung said...

我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best regard.

Anonymous said...

不能同意你更多...個人認為這是鄉愿的結果..不過也不算是壞事啦...至少就結果而言..大家開始重視國片了...吧...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輪到動畫片?

Ming said...

daw,如果你看過延伸閱讀連結的那篇文章的話,應該會同意海角在行銷上頭做得非常成功,自從台灣新浪潮導演與影評帶動的作者電影風格後,台灣人一方面對台灣電影有著不信賴感,一方面自我認同意識逐漸增強,事實上一直期待一部能夠帶領台灣人走出自溺的救世主,片商正是利用台灣人這種情結成功地將影片賣出去。

Anonymous said...

楼上有位说话 好英文
说 不能同意你更多
好像是拿软件翻译过来的 呵呵
喜欢 你的评论,跟我看完后和我朋友的讨论好相似,都拿他去跟little miss sunshine去拼,都觉得还差好多。
更重要一点,好电影不应该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能产生共鸣。。
强烈同意

Unknown said...

這部電影的確有些不清楚的地方,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完這部電影會讓人感覺很好,因此就會推薦給親朋好友來看...

主角在台北發生什麼事情,從一開始路燈下背著樂器的背影,樂器還一直掉下去,其實我們就可以知道主角怎麼了,我覺得這個方式很好,沒有講明,卻用一些方法表現出來,不過似乎也是一種刻板印象啦,因為我們看過很多在小人物在大都市奮鬥不順利的故事,所以很容易就聯想到主角發生什麼事情。

至於男女主角的感情就真的很扯...一夜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