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2007

最佳電影以及最佳動畫

美國電影協會(AFI)最近選出了100部美國最佳電影,第一名同樣由大國民 (Citizen Kane 1941)榮獲殊榮,這100部影片由美國電影圈內導演、演員、作家、影評以及相關業界人士票選出來,上榜的影片不光只是受到觀眾喜愛,也具有一些時代意義或是專業上的突破,像是大國民這部奧森威爾斯在25歲自己延攬製作、劇本、導演的電影,在敘事上突破傳統,故事的背景更是增加了它的戲劇性:另外第二名則由科波拉的教父(The Godfather , 1972)獲得,麥克寇帝斯的北非諜影(Casablanca 1942)排名第三,動畫方面,可惜只有兩部上榜,分別是第34名的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7),還有第99名的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1995),其他所有100部影片可以在這個連結看到。

另外線上電影資料庫(IMDB)也有最佳電影的排名 ,不過相對於美國電影協會,IMDB的這個排名是由使用者選出的,所以喜好比較直接,雖然我相信使用者絕大部分是英語使用者,但影片也包含了非英語系國家的電影,應該可以稱作是一般英語系國家電影愛好者或觀眾認為的最佳影片吧,目前為止,第一名由教父奪得:佛蘭克達拉伯恩特的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排名第二,教父第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緊接在後。動畫方面,100名內可惜只有一部上榜 - 第55名的神隱少女 (Sen to Chihiro no kamikakushi 2001)。而如果單就動畫類型排名的話,第一名同樣由神隱少女奪冠,有趣的是,這前三名都是非英語片:第二名同樣是宮崎駿的影片 - 魔法公主(Mononoke-hime 1997),第三名則是匈牙利的成人動畫 Cat City (原名 Macskafogo 1986),美國自己生產的長片動畫 - 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 2004)則勉強排名第四,humm...,這樣的排名特露了些什麼訊息呢?

另外在1984年的Los Angeles Olympic Arts Festival中,蘇聯導演尤里諾裡斯金(Yuriy Norshteyn)的短片話中話(Tale of Tales)被由國際動畫人士組成的裁判團票選為有史以來最佳的動畫影片(長短片類型不拘),第二名則是加拿大導演卡諾琳麗芙的街(The Street 1976),第三名則是英國導演喬治丹尼(George Dunning)的黃色潛水艇(The Yellow Submarine 1968)。
電影喜好常常是種很主觀的感受,很多好的電影不見得出現在這個片單裡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百部最佳電影。

6/23/2007

週末短片欣賞 Suzie Templeton的彼得與狼

彼得與狼一隻翅膀受傷的喜鵲綁著汽球想要飛,非常棒的設計。
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Peter and the Walf (2006))是家喻戶曉的題材,迪士尼在1946年就將這故事呈現在大銀幕上過,而這部英國導演Suzie Templeton的彼得與狼,沒有迪士尼美化過的故事,只有stop-motion呈現出的特殊美感,細緻的場景與人物,伴隨著幽默的情節,雖然我不太了解為何男孩最後放了狼的動機,不過精緻的視覺掩飾了這些遺憾。這部影片在英國首映時為慶祝這首曲子70週年紀念,現場由倫敦愛樂管絃樂團伴奏,想像影片伴隨著現場樂隊,相信影像呈現出的力道一定也與眾不同。另外這部影片同時也在今年的安錫動畫影展(Annecy)獲得最大獎。
part 1
part 2
part 3
下面則是Suzie Templeton的另外兩部同樣都是stop-motion的作品:
The Dog (2002)
小男孩、喪母、死亡、恐懼,這些東西加起來應該可以知道整部影片的氛圍是如何了,非常非常沉重的一部短片但情感上卻同時也非常震撼,雖然是一部很棒的短片,不過希望有個愉快的週末的話,還是過完週末再看吧。

Stanley (2000)
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成天切肉、面目可憎的老婆和愛上高麗菜的丈夫,作者用菜葉傳達的性象徵真是妙,剪接非常精準有趣,非常棒的短片。
參考連結:
Peter and the Wolf的官方網站:Suzie Templeton Peter and the Wolf
影片的DVD可以在Amazon UK買到
導演 Suzie Templeton在IMDB上的資料

6/18/2007

對加班(OT)應該要有的認知

對在台灣動畫圈工作的勞工而言,加班是個再平凡無奇的名詞了,一個公司要是不需要加班,反倒變成特別的狀況,可是身為勞工的我們有沒有想過雇主要求加班,甚至是沒有加班費的加班到底正當性在哪裡,我想到我在去年Siggraph一個名為Is a Career in Computer Graphics Possible的座談會中所聽到的談話,其中的Panelist有Sony Imageworks的副總裁Jenny Fulle,EA的視覺總監Henry LaBounta,還有動畫工會的主席Kevin Koch。

座談的主題在業界人員對自己事業的規劃與產業狀況的討論,而加班也是其中一個討論項目,Jenny Fulle和Henry LaBounta代表了一般雇主對加班的看法,他們並不反對加班(想當然爾),甚至覺得勞工應該要這樣做,不管有沒有加班費,因為這對他們的事業非常有幫助,而Kevin Koch則指出,加班可以,但是絕對要有加班費,因為沒有加班費的加班至少在加州是違反法律的,而且這樣做是在製造一種勞工彼此之間不良的競爭模式,勞工也喪失了工作之外的正常生活。

Kevin Koch指出了業界普遍的毛病,最重要的,沒有加班費的加班等於是在告訴雇主,我們勞工的付出是沒有價值的(valueless),我覺得這在台灣尤其嚴重,事實上無償的加班是在鼓勵Bad Management,照理說一個合理的製作應該要計畫清楚,多少預算,多少時間,可以做到什麼,這些都是可以估計出來的,合理規劃下的製作是不需要加班的,除非那些管理階級根本沒有製作管理的能力,而這正是許多台灣經營者的毛病,那些卑劣的雇主總覺得反正免費的勞工可以禰補自己管理階級的無能,所以厚顏地要求勞工加班而卻又不支付加班費,然後用責任制這種理由來正當化此類手段,想想哪一種責任制是勞工有責任要加班,沒有責任卻也需要準時到公司報到的?勞工被理所當然地剝削著,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呢,因為這些台灣雇主老擁抱著用低廉的勞工來增加競爭力的經營理念(這就是為什麼調漲工資反彈最大的總是來自資方),而非增進品質來增加競爭力,我覺得台灣動畫產業的危機即在此,那麼要如何解決呢,要是台灣勞工局能將加班必須支付加班費納入法律規範之中,這樣不但保障勞工權益,讓勞工階級與管理階級責任公平化,同時更重要的是可藉此逼使管理階級能更專業化,而不是連阿貓阿狗都可以當經理,這樣對整體產業絕對有正面的幫助。

除了加班這個議題外,這個座談的其他討論可在這個連結中讀到。

迪士尼與印度Yash Raj Films合作拍攝動畫長片

迪士尼繼與中國合作後,最近又召開記者會,公開與印度Yash Raj Films的合作計畫,這次不但只有一部動畫長片,而是每年一部印度當地本土題材的動畫長片,預計2008年推出第一部影片-Roadside Romeo。印度的電影工業非常發達,規模甚至大於好萊塢(每年800部電影的產量),而動畫產業也逐年成長之中,預計在2011年,整個規模會有現在的三倍之大,所以對迪士尼或是號稱印度第一、世界第27大的電影公司Yash Raj Films來說,都是搶佔先機的好機會。

印度電影工業發達,一方面因為影片娛樂性高,二方面明星製度培養出不少死忠影迷,其實跟好萊塢狀況差不多,只是少了除了亞洲電影市場以外的發行系統,迪士尼與Yash Raj Films合作可稱得上是絕配,因為印度電影的類型就跟迪士尼的動畫一樣,主要以歌舞劇為主,電影裡面至少會有一首言情載道的歌曲,就像迪士尼動畫動不動人物就要唱上一段,或是要來段歌舞表演,故事結構通常是公式化的通俗劇(melodrama)結構,happy ending是必要的,在維基中文(wiki)裡將它稱作通俗鬧劇是非常錯誤的翻法,因為melodrama是melodrama,鬧劇是farce,兩種是截然不同的類型,回想一下部份台灣八點檔連續劇或是部分日劇韓劇,都稱得上是通俗劇的代表。

印度人口多,市場大,足夠支撐起它的電影工業,因為有需求在(14 million的印度人(總人口1.2 billion的1.4%)每天都會看電影,國家經濟規模全球排名第12,Purchasing power全球第4),不過印度電影不光只是在國內受歡迎,因為語言接近的關係(20多種官方語言),印度電影在中東國家都有它的市場,近年來印度電影在西方的電影院中能見度也愈來愈高,這次迪士尼與印度公司的合作,在新聞裡提到,是各方面的,印度動畫界也將因此注入一鼓強心劑,潛力不可小覷。

參考來源:
Disney, Yashraj Films announce Animation initiative
Bollywood at Wiki
Bollywood at About.com

6/13/2007

安錫國際動畫影展開始囉

世界最大的動畫影展之一-安錫國際動畫影展(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ed Film Festival),此刻正在法國舉行,記得去年法國葛伯藍影像學院(我知道翻譯聽起來很怪,就是Gobelins啦)替影展做了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動畫開場片,今年也不例外,總共有六部,先觀賞這部名為The large Arch的作品,誇張的透視與場面調度讓我想到像是Mind Game這類日本動畫的風格,不過在美術造型上又不像日本動畫拘泥於美形的表現,更有一股自由不羈的法式味道,作者為Jean-Michel BOESCH等數人,他們的Blog在

6/11/2007

80年代電視卡通

這些80年代電視卡通的片頭應該多少會激起大家兒時的記憶,有很多影集在台灣也有播放過,台灣似乎有更多來自日本的卡通,不知道台灣有沒有人也將這些片頭湊在一起。除了像是ThunderCats (霹靂貓,1983)、He-Man (太空超人,1983)、Voltron (聖戰士,1981)或是The Smurfs (藍色小精靈,1981)這些一直記憶深刻的節目外,另外像是SilverHawks (銀鷹戰士,1986)、The Adventures of the Galaxy Rangers (1986)和Jayce and the Wheeled Warriors (1985)這幾個當時很喜歡的節目倒是看了才想起來的。
SilverHawks

Jayce and the Wheeled Warriors

The Adventures of the Galaxy Rangers

週末短片欣賞

Pika-Pika Lightning Doodle Project
日本導演Takeshi Nagata和Kazue Monno共同製作的一部實驗動畫,結合了stop-motion和長時間曝光下的光跡攝影,呈現出非常有趣的視覺效果,下面這個連結有更多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