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013

美國特效產業未來?

奧斯卡頒完獎後,雖然大家替李安得到最佳導演獎高興,不過突然發現臉書上許多人將大頭照換成綠色的圖片,原來是VFX Solidarity International的一個抗議活動,引起臉書上許多人(包括台灣人)的響應,如果這些影片沒有特效藝術家的貢獻,剩的不過就是一片未去背的綠?

美國人對特效產業的現狀感到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全球化早發生在其他產業,許多工作機會被outsource到海外,一方面這些亞洲新興區域勞力低廉,一方面這些國家又有計畫地用補貼的方式鼓勵這個產業,以致於美國勞工的機會受到排擠。

類似台灣這樣的新興區域的狀況其實很尷尬,一方面替美國的勞工感到難過,ㄧ方面又"搶"他們的工作,其實Life of Pi的製作就是一個典型的範例,以技術上來說,這部影片是可以完全在美國製作的,不過因為李安的關係,他將許多機會"帶"到台灣,讓台灣許多電影工作者有機會參與到這樣專業的製作,同時也替台灣這些從業者開啓了一扇門,從他的得奬致詞也可以聽得出他這樣的意圖,以致於成為部份美國特效從業者的箭靶,可憐的李安只是全球化這個大浪潮下的代罪羔羊。

一個國家用補貼的手段鼓勵特定產業本來就天經地義,我認為這不該是被怪罪的重點,事實上即便沒有政府的補助,美國的特效公司還是有著人才素質方面絕對的競爭力,該被怪罪的是這些特效公司跟電影公司標案的模式,將自己放在劣勢的處境,沒能一起跟真的賺錢的電影公司要求更合理的條件,才會導致今天的結果。

2/25/2013

無敵破壞王(Wreck-It-Ralph) 觀後感

Wreck-It-Ralph的故事關於一位厭煩了當壞蛋的遊戲角色Ralph,跑到別的遊戲之中,在射擊遊戲裡意外將病毒帶到其他遊戲,種下了所有遊戲都會當機的危機,然後跑到類似馬利歐賽車的遊戲之中,認識了女主角Vanellope,這位遊戲中的"失靈(glitch)"角色,她一心想要賽車,不過一直被賽車遊戲王國的國王阻擾,原本Ralph說好與Vanellope一起賽車,Ralph拿回他的金牌,Vanellope則如願以償地參賽,不過因為賽車國王的一席話,Ralph怕因為Vanellope的參賽,遊戲會被認為有問題而被拔掉插頭,他因而轉而反對Vanellope參賽,這時候觀眾應該也猜得出這個國王想必是之前提到的,干擾別人遊戲的Turbo,Ralph失意地回到自己的遊戲,然後發現銀幕外的賽車遊戲竟然有Vanellope的相片,他因而意識到事有蹊翹,才發現其實Vanellope也是遊戲角色之一。

另一方面,Fit-It Felix的主角與射擊遊戲的主角因為怕病毒散布,因而一路尋找Ralph,兩人也漸漸發展出一段感情,Ralph回到賽車遊戲,並要求Felix修好Vanellope的賽車,因為唯有Vanellope贏得冠軍,遊戲才會被reset,一切才會恢復正常,這時遊戲國王也露出Turbo的真面目,病毒在賽車遊戲中肆虐,Turbo也因為病毒的關係變得更強大,不過Ralph想到可以利用曼陀珠可樂火山吸引病毒蟲,並引發火山爆發,才消滅了所有病毒以及Trubo,Vanellope贏回冠軍以及遊戲主角的地位,Felix與Calhoun結婚,Ralph則贏得大家的尊重。

Wreck-It-Ralph大概是第一部跟遊戲有關的動畫長片,這個故事本身的世界設定就相當有趣,不過Wreck-It-Ralph的故事不單只有停留在跟遊戲有關的搞笑內容而已,它的故事主軸還是在Ralph,這位不受歡迎的角色如何贏得大家的尊重,在"旅程"上,不同的遊戲中牽扯的故事只是讓他能夠認清自己,接受自己身為壞蛋角色也是OK的,Ralph為了遊戲摧毀Vanellope的賽車這段蠻感人的,不過最後衝入火山前的自白顯得有點多餘,讓我聯想到經典的"鐵巨人"最後一幕,不過感情上的說服力還差了一大截。

在美術設計上每個遊戲都有自己特殊的風格,像是特意表現Fit-It Felix 8-bit遊戲的塊狀風格,所以即便是液體都有點幾何,人物的動態也都很跳頓,不過同樣也在8-bit遊戲裡的Ralph倒沒有這樣的動作,另外像Felix對著Calhoun說你的解析度真高的時候,明明Felix自己解析度也不低啊,沒有一個真的低解析度造型的Felix來作對比,這句話就顯得沒那麼有趣了,因此感覺這個世界的設計邏輯不是那麼完美,不過可以想像主角如果沒有一般角色的風格,影片大概也很難吸引人,整體來說Wreck-It-Ralph是部好看的電影,至少是我認為本次奧斯卡提名的幾部動畫長片中,最好看的一部。

2/20/2013

表演的同理與同情 (Empathy vs. Sympathy)

What's Wrong with Wreck-It Ralph?,這是Ed Hooks關於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裡動畫表演的一篇文章,不管你喜不喜歡無敵破壞王這部動畫長片,不過這裡提到的觀點非常棒,下面是節譯:

"同理(empathy)"與"同情(sympathy)",根據William Safire的說法。
William Safire公認是詞源學的專家,他在2008年給了"empathy"與"sympathy"清楚的界定,對觀眾來說,對角色感到同情是正常的,不過可別覺得這樣就夠了,如果這樣的話,觀眾會將情感抽出,Safire說:如果你認為同理跟同情是相同的話,那麼我很抱歉你搞混了,回到希臘時代,感傷力(pathos)就是情感(emotion),"同情"是因為你替別人的處境感到難過,算是"忠誠(allegiance)"這種感受的一種;而"同理"則是從別人的內心或是一件作品之中去感受,不管它是視覺藝術,戲劇或是歌舞劇,不管快樂或悲傷,輕鬆或是緊張。希臘"sym"這個字首意謂"一起或是靠著";而動詞字首"em"更深入,指"在裡面或是內部",當你感覺" 同情"的時候,你將手臂環抱著這個人;當你"同理"的時候,你腦袋裡的想法或思緒跟對方的一致,兩者差別非常大。

動畫師真的是拿著鉛筆的演員嗎?
簡單的回答,不是的,不過我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覺得是,Chuck Jones在1940年代創造了這個說法,當時他創造了兔寶寶,愛發,歪心狼這些打鬧類型的喜劇角色,在當時跟迪士尼"illusion of life"式的風格有著天壤之別,即使到今天Chuck Jones仍然是動畫界中的神人,他說的話當然跟真理一樣,我懷疑我可以改變大家的想法,不過讓我解釋為什麼"動畫師是拿著鉛筆的演員"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而且對新進動畫師而言只會造成混淆。 

演員是銀幕上的角色,不是動畫師,米奇老鼠是演員,華德迪士尼是他的第一位導演,泰山是演員,Glen Keane是他的動畫師,如果一位動畫師真的想知道"表演"是甚麼,他一定要學著從角色的觀點去了解故事中設定的世界,是的,動畫師對角色而言幾乎像是神一樣,能夠讓角色作任何事,不過,不是"作的任何事"都是"表演",動畫師可以讓角色抓頭,這是從"動畫師的觀點"讓角色動作,不過從角色的觀點來看,這只是一個"動作反應"而已,沒有太多意義。 

有些人對表演有著自然的天賦,即使他們從沒研究過"史丹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系統",或是讀過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他們本能的就是知道怎麼讓角色"表演",Chuck Jones是位天才,動畫界也有一堆這樣的人在,不過天才是不會遺傳的,天份(talent)是教不來的,它只能被鼓勵出來,技術(craft)可以教,這主要就是師徒傳承的意義,事實上動畫界,尤其是CG當道的這個年代,有著一堆技術非常好的動畫師,不過卻缺乏像Chuck Jones或是Glen Keane這樣對表演有著天賦的人,所以我認為告訴動畫師你們是一群"拿著鉛筆的演員",然後將他們送到表演課中去學習是沒有幫助的,我剛剛描述的那些動畫師永遠都不會成為演員,不過這不表示他們沒辦法替他們的角色創造出動人的戲劇表演。 

接下來這是重點,迪士尼的"illusion of life"跟"表演"是兩碼子事,當你創造了一堆有著"生命的幻覺"的角色,你得到的是人聲鼎沸的熱鬧街景,而不是表演,即便你的角色有著無數的個性特徵,你還是沒有"表演",戲劇的真實跟真實世界是不一樣的,真實世界是你在賣場或是超商看到的狀況,在真實世界,我們看到100%的情形,但戲劇真實將時間與空間壓縮,我們只看到真實世界的一小部分,但這選擇的一小部分足夠將故事往前推進,此外,我們選擇的部分是有結構可言的,一個角色必須有目的,有想要達到的目標,而不光是只有能量與情感,因此在戲劇之中必定有阻礙與衝突。

華德迪士尼給了米奇老鼠一個腦袋,這讓米奇可以思考,建構價值標準,並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米奇體現"生命的幻覺"的重要條件,不過要是你要米奇在一齣關於他拯救了一隻貓卻要面對布魯托的忌妒這樣的故事演出的時候,他必須學會表演。動畫師是他的老師,導演,或是排演教練,動畫師對米奇來說代表了很多角色,不過實際走上舞台的還是米奇。

2/15/2013

林肯與一九四二 觀後感

林肯一九四二,這兩部電影都跟近代歷史著名的事件有關,一個是美國林肯總統推動憲法第13修正案通過的幕後過程,我們看到當時的政治環境以及黑人的處境,為了讓南北戰爭盡快結束,即便遭遇眾多阻礙,不管是遊說還是賄絡國會議員,他還是極力推動讓修正案通過,成就美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除此之外,電影也提及林肯與其妻子跟兒子的關係,讓這位重要人物更顯人性,林肯由史蒂芬史匹柏職導,它破記錄地成為票房最好的奧斯卡提名影片,也是本屆奧斯卡提名獎項最多的電影,飾演林肯的丹尼爾戴路易斯十之八九會成為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一九四二,這部馮小剛職導的影片則描述中日戰爭期間,湖北省發生的一場大饑荒,數萬民眾餓死,民族主義作祟下,當時的國民政府寧願打仗也不願救災,影片中由阿德里安布洛迪飾演的外國記者將這件事情揭露,才讓國民政府的救災有所動作,不過各地貪汙嚴重,實際達到救災功能的物資極其有限,有人諷刺說,國民政府選擇將錢放在戰爭上面,但戰爭沒有打贏,可是災民也沒有救到。

一九四二極其寫實的拍攝風格讓人感覺像是在看一部紀錄片,改編自小說"溫故一九四二",作者劉震雲詢問經歷過這場機遍荒的母親印象如何,試圖從老人的回憶中找回一些證據,不過母親回答說,你指的到底是哪場機荒啊?一九四二年發生的事情不是偶然的,老人口中的回憶少了被時間忘卻的痛苦,更多是底層人民的無奈。

遇到跟歷史題材有關的主題時,影片常常會被批評"不符史實",林肯與一九四二都有這樣的批評,不過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客觀可言,只有不同的詮釋角度,或許獲得不同觀點,事實能夠比較真實地被呈現出來。

2/11/2013

尖叫旅社 (Hotel Transylvania) 觀後感

尖叫旅社(Hotel Transylvania)關於一位吸血鬼主角德古拉受到人類迫害,於是蓋了一棟旅館作為所有怪獸的天堂,也順便保護(囚禁?)他的女兒梅佛思,一個背包客強納森闖入這個旅館,跟梅佛思一見鍾情,德古拉於是想盡辦法要將強納森趕走,當然也造成了父女間感情的衝突,一直到最高潮時強納森假扮怪獸的身分被拆穿,德古拉之前欺騙女兒的set up也被拆穿,強納森為了不讓德古拉失望便向梅佛思撒謊,梅佛思這時才心碎並發誓不再離開旅館,這個故事的高潮同時也是德古拉在故事中的轉折點,他因此終於想開並且召集他的怪獸好友一起出城要將人類找回,途中也受到人類的幫助讓他對人類的觀感轉變,最後將強納森帶回,讓梅佛思與強納森終於可以在一起。

尖叫旅社就跟其他好萊塢的動畫長片一樣,也經歷了一段曲折的製作過程,總共換了5位導演,直到公司確認了想要的方向,才選定由幾齣非常受歡迎的動畫影集導演-格恩迪塔塔科夫斯基(Genndy Tartakovsky)執導,雖然歷經波折,不過在製作團隊幾個核心人物帶領之下,視覺風格一樣地多采多姿,動畫的風格則延續上一部食破天驚(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那類卡通式的走向,而且更加地Tex Avery化,特別強調角色姿態的輪廓與線條以及卡通式的timing,在動畫界一片似乎只想作Pixar-Disney類的寫實風格影片時,Sony的尖叫旅社反倒走出自己的風格,影片雖然故事略顯老套,怪獸大集合的點子也不算創新,60年代就有Mad Monster Party這樣相同的題材的偶動畫,不過整體來說是部娛樂性很高的影片。導演格恩迪接下來跟Sony還有兩部影片的片約,其中一部將重拍卜派水手,他在訪問中提到他們將讓這部影片比尖叫旅社更加卡通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尖叫旅社全球票房已達美金300多million的亮眼成績,台灣則在2月8日上映。
延伸閱讀:
The making of Hotel Transylvania 
Genndy Tartakovsky’s Hotel Transylvania Schools Hollywood on Cartoon Physics

2/07/2013

Flight與Silver Linings playbook 觀後感

Flight (機密真相)
故事關於一位技術精湛的飛機駕駛,平常卻有酗酒習慣因而離婚,卻仍舊不肯面對自己這個問題,一次飛行意外雖然他拯救了大部份的乘客,不過他的酗酒習慣有可能讓他得為整個事件負責,整部影片都在看丹佐華盛頓的演技,而他在這部片也的確表現優異,最後聽證會這段,可以看得出主角在可以逃過牢獄之災不過一輩子得跟謊言作伴與雖進監牢卻可以獲得轉變間的糾葛。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派特的幸福劇本)
另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有暴力頃向的男主角剛從精神病院出來,一心想跟劈腿的前妻復合,然後遇到也有精神官能症,且剛喪夫的女主角,兩人因一場舞蹈比賽的交易逐漸陷入真實的戀情並且拋棄過去。坦白說我不是特別喜歡愛情喜劇這個類型,所以這部影片對我來說頂多算是有趣而已,比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勞勃狄尼諾在戲中的角色真是神來之筆。

2/04/2013

Eamonn O'Neill

Eamonn O'Neill,Studio AKA的動畫師/導演,非常喜歡他的動畫風格,I'm fine thanks是他就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時的作品,下面是預告
I'M FINE THANKS (trailer)

LEFT - trailer


延伸閱讀:
Eamonn O'Neill Animation
BAFTA Nomination - Eamonn O'Neill
EAMONN O'NEILL DIRECTOR / ANIM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