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葫蘆的秘密(The Magic Gourd)這部暑假將在中國上映的影片是迪士尼進軍中國的策略之一,上戰場的不是米老鼠或唐老鴨,而是本土題材,改編自童書作家張天翼的同名小說,為了迴避中國每年只有20部外片能上院線的限制,迪士尼跟國營的中國電影集團和香港的先濤集團(製作過功夫和無極)共同製作這部真人與動畫共同演出的影片,除了這部電影外,還有迪士尼樂園,迪士尼商店等等為迪士尼搶佔中國市場,他們也計畫在中國成立一個迪士尼頻道。
導演:朱家欣 鍾志行
主演:朱祺隆 梁咏琪
連結:
寶葫蘆的秘密官方網站
Disney would like to enchant China with Magic Gourd
5/20/2007
5/18/2007
mocap 好笑嗎?
這段影片是CalArts角色動畫系的學生在今年的Producer Show中所播放的開場片,還請來手繪動畫大師Glen Keane和James Baxter助陣,明顯地,影片有意嘲笑動畫界裡motion capture (mocap)的使用,好像會使用mocap的人都是那些沒有大腦,便宜行事卻不注重品質的人,角色動畫系一向以手繪動畫為重心,輕視其他媒材也可以理解,不過motion capture真的這麼糟糕嗎?其實手繪動畫之於mocap動畫,就像painting跟攝影一樣,並不能說因為機器(或電腦)取代了部分手工就否認它的藝術價值,就跟攝影術發明後照片取代了許多手繪圖畫一樣,mocap在電影界也將會取代許多傳統動畫(包含手製CG動畫)的角色,像是真人電影中的人物動作等等,畢竟mocap就是有手製動畫沒辦法或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寫實感,更不用說mocap在動作資料庫的建立或是動作分析的應用上非常助益,我個人雖然不希望它太過普及,因為它畢竟搶走了許多工作機會,要我選擇我也寧願作手製動畫,但我相信這個媒材對filmmaker(不管是拍真人電影還是動畫)來說是個有趣的新天地。
或許是我對這段影片太小題大作,不過就是個玩笑而已嘛,但我認為偏見就是從這種無傷大雅的玩笑開始,尤其是動畫系的學生,應該要對這些「類動畫」(我個人不認為mocap可以稱作動畫,事實上它跟live-action其實更接近)的新媒體有更正確的認識,而不光只是嘲笑或揶揄而已。
或許是我對這段影片太小題大作,不過就是個玩笑而已嘛,但我認為偏見就是從這種無傷大雅的玩笑開始,尤其是動畫系的學生,應該要對這些「類動畫」(我個人不認為mocap可以稱作動畫,事實上它跟live-action其實更接近)的新媒體有更正確的認識,而不光只是嘲笑或揶揄而已。
Labels:
觀念分享 (thoughts)
5/13/2007
Tekkon Kinkreet
Tekkon Kinkreet是由漫畫改編的影片,是第一部由美國人執導(導演是Michael Arias,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片)的日本動畫長片,影片的中心人物 - Black和White,是兩個在寶町生存的小混混,Black代表了這個城市的黑暗面,White則代表了相對的光明面,當這個屬於他們的城市面臨更新與重建,他們被迫與這些外來勢力戰鬥,不過更得面對自己黑暗的另一面,這部暴力的影片,故事挺簡單的,結局也不令人意外,不過人物關係間有些許的交代不清,我喜歡這部影片的美術風格,人物造形特殊,背景雖然複雜,不過利用聰明的配色而不會顯得亂,動畫風格則有Studio 4°C的品質保證,充分發揮了手繪動畫的特色,在製作上頭,使用許多手繪貼圖的3D背景,下面這個網站有影片的製作過程:
5/11/2007
Studio 4°C AMV 欣賞
Studio 4°C,日本知名的動畫製作公司,動畫導演森本晃司(Koji Morimoto)等人成立的公司,製作過Memories、Mind Game等等頗受好評的動畫長片,最新的作品是今年的Tekkon kinkreet,下面這些video是他們的作品剪接成的AMV,AMV這個新名詞代表Anime Music Video(動畫音樂錄影帶),一些人將日本動畫中片段擷取出來,重新剪接過再自行配上音樂,做得好的甚至比原本拍攝的MTV更好看,這個新媒體代表了Youtube世代的另一獨特現象。(另註:最後一段是Studio 4°C為宇多田製作的一系列稱作FLUXIMATION的宣傳短片)
名詞解釋:
1. AMV
An anime music video (abbreviated AMV) is a music video consisting of clips from one or more anime television series or movies set to songs. Most are not official music videos released by the musicians, but rather amateur fan compositions which synchronize clips with a musical track. As such, they are most commonly informally released, often over the Internet. Anime conventions frequently run AMV contests or AMV exhibitions. While AMVs traditionally use footage taken from anime, video game footage is also a popular option.
It is also worth noting that these videos are not limited to animated series. They are frequently made using footage from movies, television series, or other sources. For information about non-animated fan-made videos, see Songvids.
AMV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professional and original animated films produced as music videos for such groups as Daft Punk, or with such short music video films as Japanese musical duo Chage and Aska's song "On Your Mark" by Studio Ghibli.
名詞解釋:
1. AMV
An anime music video (abbreviated AMV) is a music video consisting of clips from one or more anime television series or movies set to songs. Most are not official music videos released by the musicians, but rather amateur fan compositions which synchronize clips with a musical track. As such, they are most commonly informally released, often over the Internet. Anime conventions frequently run AMV contests or AMV exhibitions. While AMVs traditionally use footage taken from anime, video game footage is also a popular option.
It is also worth noting that these videos are not limited to animated series. They are frequently made using footage from movies, television series, or other sources. For information about non-animated fan-made videos, see Songvids.
AMV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professional and original animated films produced as music videos for such groups as Daft Punk, or with such short music video films as Japanese musical duo Chage and Aska's song "On Your Mark" by Studio Ghibli.
日本動畫大師作品集
以動畫風格比較起來,美國的動畫通常比較注重人物的表演,特長在於表現角色的情感,鏡頭的運用一般較為保守,相對之下,日本動畫重視場面調度,雖然人物表演較為單調,但在攝影機運動、人物走位、剪接、誇張化透視的運用下,結果是更充滿電影感的畫面,尤其在動作場面的表現特別出色,可以從下面這15位日本當代頂尖的動畫師作品集中略見端倪:
5/08/2007
Minuscule
Minuscule(小世界)是法國Futurikon製作的一系列6分鐘左右長度的短片,共有78集,融合實拍的場景與電腦動畫製作的昆蟲世界,將生態紀錄片的手法混和了卡通式的笑料與趣味,目前在迪士尼頻道放映,現在DVD也已經推出。如果等不及購買DVD,那就趁著影片還沒從網路被拿下來前,趕快在這些Youtube的連結欣賞吧。
連結:
Minuscule官方網站
Minuscule DVD 網站 (這兩個網站也有許多video可以欣賞)
連結:
Minuscule官方網站
Minuscule DVD 網站 (這兩個網站也有許多video可以欣賞)
5/05/2007
藝術是無價的嗎?
因為這則新聞(公演5000元 楊麗花:很平常的價格)的關係,讓我思考到底怎麼樣的票價算是合理,價錢是相對的,尤其是在跟其他國家的價位比較起來,絕對要將一個國家的平均薪資考量進去,根據1111人力銀行在2005年的統計數字,台灣上班族平均月薪為新台幣32,850元,所以這張公演的票價基本上占了一個台灣人的月薪15.2%,如果是在百老匯看一場表演呢,假設票價是美金250元(premium seat的價位)(等同新台幣8,319元),根據美國商業局(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5的統計,美國就業人口(25歲以上的全職勞工)平均年收入是39,336美元,換算成新台幣大概是月薪11萬左右,所以看一場百老匯的戲佔了一個美國人月薪的7.5%,所以從這個相對的角度來看,台灣人等於是花了兩倍於百老匯的價格在看楊麗花的表演。
藝術是無價的嗎?藝術當然是有價的,只要藝術一商品化,就絕對有價格可言,會說藝術是無價的人,據我觀察通常是那些坐擁高薪或是高位、剝削勞工的既得利益者,利用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來迷惑那些領著基本工資的人,來掩蓋社會階級不平等的事實。資本主義社會中價格自由本是天經地義,但是當高價位阻擋了中下階級參與藝文活動的機會時,整體文化中貧者與富者的差距勢必再被拉大。
藝術是無價的嗎?藝術當然是有價的,只要藝術一商品化,就絕對有價格可言,會說藝術是無價的人,據我觀察通常是那些坐擁高薪或是高位、剝削勞工的既得利益者,利用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來迷惑那些領著基本工資的人,來掩蓋社會階級不平等的事實。資本主義社會中價格自由本是天經地義,但是當高價位阻擋了中下階級參與藝文活動的機會時,整體文化中貧者與富者的差距勢必再被拉大。
5/03/2007
人物特寫 許誠毅 (Raman Hui)

許誠毅最初在香港動畫界工作,之後到加拿大的Sheridan College研讀電腦動畫,1989年他進入PDI(Pacific Data Images,電腦動畫藝術的先驅之一,後來被DreamWorks買下來,更名為PDI/DreamWorks),並參與了許多廣告與短片的製作,1998年他在PDI的第一部CG動畫長片AntZ中擔任人物設計與動畫指導,之後繼續在Shrek和Shrek2中擔任相同的工作,除了在製作部門中工作外,他也製作導演過短片Sleepy Guy(1994)與Fat Cat on a Diet(2000),史瑞克第三集則是他第一次參與長片動畫導演的影片。
參考來源:
Dialogue: Chris Miller & Raman Hui
Miller, Hui and Warner on Shrek the Third
Chris Miller & Raman Hui Named ShoWest Animation Directors Of The Year
dFX Interview: Raman Hui
許誠毅:挑戰迪士尼的動畫革命家
4/23/2007
星際大戰特展
今年2007是星際大戰第30週年,在洛杉磯科學博物館一個名為Star Wars:Where Science Meets Imagination(星際大戰:科學與想像力)的特展展出許多電影中使用的服裝、道具、太空船模型等等,另外則輔以科學的角度詮釋這些設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寓教於樂,非常有趣。除了下面三張外,這個連結中有更多照片:
千年鷹號
千年鷹號旁邊的一個細節,看來是從一個汽車模型的變速箱拿來用的
滿是砲塔的戰艦模型
4/17/2007
故宮的「國寶總動員」
點擊上面圖片觀賞預告
最近故宮推出了這部介紹故宮文物的宣傳片-「國寶總動員」,首映當天負責製作的動畫公司太極(Digimax)還在故宮設了一個攤位,展示製作過程,故事關於以宋瓷嬰兒枕的小男孩為主的三個文物半夜中醒來,在博物館中冒險的故事,影片請來Taxi的法國導演Grard Pires執導,還有好萊塢動畫導演Tom Sito、製作總監Teddy Yang參與,不知道影片作得如何,不過我一直覺得故宮對宣傳館內的蒐藏實在是做得太少了,很多人對在隔壁展出的大英博物館藏可能聊若指掌,但卻對這些跟自己文化有關係的中華文物一無所知(請別再用紅衛兵的口氣說那是中國的文物,跟我們台灣沒有關係),這次這段影片我認為不但應該只是部13分鐘介紹故宮背景的導引片,更應該製作成一系列電視動畫影集,故事可以仍然以這位小男孩為中心的冒險故事,比方說每一集就是冒險到某一幅名畫之中,或是經歷某一特定年代的文物,不過整個系列影集不該只是單獨而互不相關的冒險,也要有一個中心目標,然後在前幾集就埋好伏筆,直到最後一集才有個結局,這是影集可以讓觀眾一直想看下去的手法之一,我認為這題材很有發展的空間,幻想的文物世界也是動畫擅長的範圍,其實日本的NHK好久前就製作了一部蹊山行旅的動畫片,觀眾跟著攝影機進入范寬筆下的這個水墨世界之中,這次希望故宮製作的這部影片也能受到歡迎。延伸閱讀:
故宮「夜驚魂」國寶總動員
故宮3D動畫首映 跟著宋瓷娃…大鬧故宮
國寶總動員記者會(這個連結有許多記者會的照片)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
4/16/2007
Aachi & Ssipak
Aachi & Ssipak是來自韓國的一部動畫長片,從這一段,還有這一段看來,撇開故事不談(似乎蠻糟的),獨特的美術風格,Production I.G式的精采動作場面設計,令人不對韓國動畫產業的實力刮目相看。
4/09/2007
The Weinstein Company (溫斯坦影業)

The Weinstein Company在2005年由Harvey Weinstein和Bob Weinstein這兩個兄弟創立,股東包含保羅紐曼(Paul Newman)和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Weinstein兄弟算是電影圈的資深製作人、企業家,像是十大電影公司之一的Miramax Films(米拉麥克斯影業)就是他們兩在1979年創立的,之後製作了許多有名的電影,像是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等等,1993年Miramax被迪士尼買下來,然後公司繼續獨立運作,不過因為經營理念的衝突,像是Weinstein兄弟想要製作更高預算的電影,或是當時他們想製作Peter Jackson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都被迪士尼否決(迪士尼擁有決策權,魔戒最後被華納旗下的New Line Cinema拿去製作,迪士尼因此錯失這隻金雞母),最後2005年時,Weinstein兄弟和迪士尼拆夥,條件是迪士尼仍舊擁有以Weinstein兄弟的父母命名(Miriam和Max)的Miramax及其影片,Weinstein兄弟則帶走原本在Miramax底下的Dimension Films商標,一向與Miramax合作的一些導演,像是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也將一起跟著出走,不過之後Miramax還是會和Weinstein兄弟的新公司共同製作賣座片像是驚聲尖笑(Scary Movie)系列續集。
Weinstein兄弟跟迪士尼的淵源或許也解釋了The Weinstein Company發行這麼多動畫長片的關係,不過它跟外國電影的關係也不小,其中飽受批評的是,之前在Weinstein兄弟經營下的Miramax進口了很多亞洲電影,不過很多電影它買了卻延遲或根本不在北美上映,原因是因為這是一種會計手法,它們一邊阻止零售商從國外進口正版DVD,一邊將一些可能會賠錢的電影挪到下一會計年度發行,這樣它們就可以從母公司迪士尼獲得補償,像是張藝謀的英雄(Hero)就被冷凍了兩年,後來還是因為昆丁塔倫提諾的介入,影片才得以在北美上映。不過它們最惡名昭彰的大概是從新藉配音更改外國電影的內容、甚至從新剪接這些電影以配合美國市場口味,受害者包括黃飛鴻系列影片,少林足球,還有霸王別姬等等,替他們辯護的人指出,要是沒有Miramax,這些外國電影根本不會有機會在美國上映,Harvey Weinstein甚至說:我不是剪好玩的,我從新剪接是讓這些狗屎見得了世面,我一生就只是為了電影而已(I'm not cutting for fun, I'm cutting for the shit to work. All my life I served one master: the film. I love movies),美國電影商人唯利是圖可見一般,不知道聽了這種狂妄口氣的亞洲電影人會有什麼想法。The Weinstein Company最近的影片有本週剛上映,昆丁塔倫提諾等人執導的新片-Grindhouse(瘋人鋸院)。
4/08/2007
從意馬的TMNT再談台灣缺乏前製人才嗎
大家對忍者龜的印象大概是90年代電視裡的卡通影集、漫畫或是從1990年到1993年間上映的三集真人電影,以及那些曾經無所不在,印有忍者龜圖案的商品,蟄伏多日,2007年的忍者龜:炫風再起(TMNT)則是首次忍者龜以電腦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這部動畫長片由總部位於香港的意馬控股(IMAGI)製作,華納(Warner Brothers)與溫斯坦影業(The Weinstein Company)負責發行。

雖然整體故事有問題,不過這一場李奧納多跟拉菲爾在屋頂的打鬥倒是精采好看,有個blog說最後是李奧納多故意輸給拉菲爾而讓拉菲爾自覺不夠資格當領袖,我倒是看不出來,我覺得是拉菲爾贏了李奧納多但卻察覺自己想殺了李奧納多的失控而感到恐慌,但不管是怎樣,這場拉菲爾情感轉變的重要一場戲,導演實在交代失敗。
故事上面,除了最後稍微暗示到之外,影片中沒有電視卡通裡最大的反派-史瑞德(Shredder)的存在,因為導演Kevin Munroe認為原本漫畫就沒有將史瑞德塑造成唯一的反派,所以他們在這裡設定最大的壞蛋是石頭將軍,還有那些被釋放出來的怪物,除了這個之外,故事也藉著李奧納多與拉斐爾之間的衝突,強調這個團隊家庭之間的情感,結尾當然是怪物被制服,兄弟又團結一起,不過可惜故事說得七零八落,許多情感被提到卻沒被演出來,像是April與Casey,或是Max與他那些變成石頭人的夥伴間的感情,甚至李奧納多與拉斐爾之間從衝突到團結這段過程也欠缺說服力,章子怡配音的Karai則根本是個多餘的角色,看不出在故事中有任何重要性。
不過讓人意外的,整部影片呈現出非常高的製作水準,不管是動畫還是視覺上面,這時似乎不得不提一下IMAGI這間公司,這部影片前製部分由IMAGI位在洛杉磯的分公司製作,真正製作部份則由香港的總公司負責,IMAGI原本是替Wal-Mart生產塑膠耶誕樹的公司,不過因為意識到業務逐漸被大陸取代,所以開始轉型,之前製作過Zentrix時空歷險,然後藉由日本的子公司,接觸到DreamWorks和華納,開始與好萊塢的合作關係,TMNT之後,他們預計在2008年推出科學小飛俠(Gatchaman)的電腦動畫長片,09年則預計推出原子小金剛(Astro Boy),他們崛起的故事可以在下面的連結中讀到,蠻有趣的。
這時要再扯到台灣前製的問題,TMNT故事的糟糕讓我納悶IMAGI有必要將前製留在好萊塢嗎?如果是台灣或香港作的TMNT,會比現在的版本更糟嗎?其實想想2006年所有好萊塢出產的動畫長片,像是Ant Bully、Open Season、Ice Age 2等等,也包含Pixar的Cars,試著將這些影片的故事跟製作水準抽離,比方說,想像一下如果是Cars的故事,但看到的卻是Hoodwinked的動畫水準,這時請問還有哪一部影片能讓你覺得仍舊意猶未盡,對我來說,答案是零,我要強調的是,這些影片即使受歡迎或賣座,很多是跟故事無關,更重要的是影片其他方面的娛樂性,不管是藉由高水準的動畫或是優美的視覺風格,另外更重要的是好萊塢強勢的發行力量。
另外TMNT的製作安排相當聰明,製作留在香港以降低成本(影片預算34 million,目前放映兩週全球票房已達53 million),前製交由美國人是因為,畢竟作為IMAGI的第一部動畫長片,讓有經驗的人主導比較保險,另外TMNT針對的是美國的市場,讓美國人來講故事可能比較容易獲得共鳴,雖然說情感是沒有國際的,但是無法否認的,不同的文化之間品味有時也有所不同,會欣賞的東西也有所不同,舉個例子,許多美國的動畫影片中常出現人物打飽嗝,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不過老美看了倒是挺開心的。
結論:以上觀點並不是指故事都不重要,鼓勵大家拍攝一些光是好看,內容卻空洞的影片(好萊塢的代表),事實上對創作者而言,故事仍舊是最重要的。不過除此之外,動畫、視覺設計、音效、燈光等等非前製的要素也是同等重要,因為它們事實上也是在說故事,甚至有時補足故事的弱點。另外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會賣這些影片的人才,影片要賺錢(不光只是票房本身,包含週邊商品的利潤)才有可能會有下一部,擴大市場是避免影片血本無歸的方式之一,像是在美國,因為市場大,所以一般影片只要不要太爛,只要能夠在3000個戲院上映,通常都能回本,所以如果將台灣動畫長片失敗的原因只歸咎於缺乏前製人才時,有沒有想到整個產業結構的不健全才是主因。
延伸閱讀:
TMNT:The Turtles More Animated in CG
從聖誕樹到動畫
阿童木飛上大銀幕
蟻速畫行

雖然整體故事有問題,不過這一場李奧納多跟拉菲爾在屋頂的打鬥倒是精采好看,有個blog說最後是李奧納多故意輸給拉菲爾而讓拉菲爾自覺不夠資格當領袖,我倒是看不出來,我覺得是拉菲爾贏了李奧納多但卻察覺自己想殺了李奧納多的失控而感到恐慌,但不管是怎樣,這場拉菲爾情感轉變的重要一場戲,導演實在交代失敗。
不過讓人意外的,整部影片呈現出非常高的製作水準,不管是動畫還是視覺上面,這時似乎不得不提一下IMAGI這間公司,這部影片前製部分由IMAGI位在洛杉磯的分公司製作,真正製作部份則由香港的總公司負責,IMAGI原本是替Wal-Mart生產塑膠耶誕樹的公司,不過因為意識到業務逐漸被大陸取代,所以開始轉型,之前製作過Zentrix時空歷險,然後藉由日本的子公司,接觸到DreamWorks和華納,開始與好萊塢的合作關係,TMNT之後,他們預計在2008年推出科學小飛俠(Gatchaman)的電腦動畫長片,09年則預計推出原子小金剛(Astro Boy),他們崛起的故事可以在下面的連結中讀到,蠻有趣的。
這時要再扯到台灣前製的問題,TMNT故事的糟糕讓我納悶IMAGI有必要將前製留在好萊塢嗎?如果是台灣或香港作的TMNT,會比現在的版本更糟嗎?其實想想2006年所有好萊塢出產的動畫長片,像是Ant Bully、Open Season、Ice Age 2等等,也包含Pixar的Cars,試著將這些影片的故事跟製作水準抽離,比方說,想像一下如果是Cars的故事,但看到的卻是Hoodwinked的動畫水準,這時請問還有哪一部影片能讓你覺得仍舊意猶未盡,對我來說,答案是零,我要強調的是,這些影片即使受歡迎或賣座,很多是跟故事無關,更重要的是影片其他方面的娛樂性,不管是藉由高水準的動畫或是優美的視覺風格,另外更重要的是好萊塢強勢的發行力量。
另外TMNT的製作安排相當聰明,製作留在香港以降低成本(影片預算34 million,目前放映兩週全球票房已達53 million),前製交由美國人是因為,畢竟作為IMAGI的第一部動畫長片,讓有經驗的人主導比較保險,另外TMNT針對的是美國的市場,讓美國人來講故事可能比較容易獲得共鳴,雖然說情感是沒有國際的,但是無法否認的,不同的文化之間品味有時也有所不同,會欣賞的東西也有所不同,舉個例子,許多美國的動畫影片中常出現人物打飽嗝,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不過老美看了倒是挺開心的。
結論:以上觀點並不是指故事都不重要,鼓勵大家拍攝一些光是好看,內容卻空洞的影片(好萊塢的代表),事實上對創作者而言,故事仍舊是最重要的。不過除此之外,動畫、視覺設計、音效、燈光等等非前製的要素也是同等重要,因為它們事實上也是在說故事,甚至有時補足故事的弱點。另外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會賣這些影片的人才,影片要賺錢(不光只是票房本身,包含週邊商品的利潤)才有可能會有下一部,擴大市場是避免影片血本無歸的方式之一,像是在美國,因為市場大,所以一般影片只要不要太爛,只要能夠在3000個戲院上映,通常都能回本,所以如果將台灣動畫長片失敗的原因只歸咎於缺乏前製人才時,有沒有想到整個產業結構的不健全才是主因。
延伸閱讀:
TMNT:The Turtles More Animated in CG
從聖誕樹到動畫
阿童木飛上大銀幕
蟻速畫行
4/02/2007
週末短片欣賞
La marche des sans-nom (無名者的進行曲)

有些短片沒有故事,或是邏輯性的敘述結構,只有一些互不關聯的事件串聯起來,利用極其象徵式的手法試圖傳達抽象的概念,就像夢境一般,不知道為什麼,在音樂、視覺等等所有要素加起來之後,確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像是這一部作品。
Le Moulin (磨坊)

即使是簡單的人物設計或是有限地角色動畫也可以傳達出深層的情感,這部影片讓我相信動畫不見得都要像Disney或是Pixar那樣甜膩,淡淡地反而更雋永。
An Eye for Annai (安安的眼睛)

說到簡單大概這個是三部裡最簡單的,不管是人物、環境、動畫風格上頭,甚至故事也簡單,少了一顆眼睛的Annai不斷地尋找可以代替這眼睛的東西,雖然沒有結果,但他卻找到眼睛沒辦法代替的東西,跟Shel Silverstein的The Missing Piece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些短片沒有故事,或是邏輯性的敘述結構,只有一些互不關聯的事件串聯起來,利用極其象徵式的手法試圖傳達抽象的概念,就像夢境一般,不知道為什麼,在音樂、視覺等等所有要素加起來之後,確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像是這一部作品。
Le Moulin (磨坊)

即使是簡單的人物設計或是有限地角色動畫也可以傳達出深層的情感,這部影片讓我相信動畫不見得都要像Disney或是Pixar那樣甜膩,淡淡地反而更雋永。
An Eye for Annai (安安的眼睛)

說到簡單大概這個是三部裡最簡單的,不管是人物、環境、動畫風格上頭,甚至故事也簡單,少了一顆眼睛的Annai不斷地尋找可以代替這眼睛的東西,雖然沒有結果,但他卻找到眼睛沒辦法代替的東西,跟Shel Silverstein的The Missing Piece有異曲同工之妙。
3/29/2007
電影分級與蔡明亮的「黑眼圈」
先是看了這篇報導:「臺灣的黑眼圈」的關係,然後又讀了這篇報導:「黑眼圈挑性 李康生5度光屁股」,還有這篇報導:「上訴成功須挨“5刀”蔡明亮未決定黑眼圈上映」,以及這篇:「流行開講:蔡明亮與郭台銘」,都是關於蔡明亮的新作「黑眼圈」在台灣造成的爭議,下面是我的意見:
首先是電影分級制度,電影應該分級這大概沒有人有異議,分級制度目的在將具有充滿暴力、色情、毒品這些內容的影片歸納在限制級行列中,以避免兒童或青少年受到心理戕害,也讓家長可以依據這些影片分級避免小孩接觸到不適當的內容,不過爭議就在如何分級上面,為什麼藝術電影導演之流如蔡明亮也要動用他的人脈來遊說新聞局將「黑眼圈」由限制級轉為輔導級,說明白一點,就是要賺更多錢,跟許多美國電影先自我檢查避免出現某類場面,能以G級(普遍級)上映確保最大票房的目的是一樣的,我沒有看過「黑眼圈」所以不知道它內容為何,但是從蔡明亮自己的國家馬來西亞先是禁演,之後才以刪減內容為條件准演,以及國內新聞局二審都列為限制級來看,影片似乎的確是有不適合普羅大眾的內容,不能說高中生都要看我的電影,所以就不能列限制級,如果是這種邏輯,是不是反正高中生都喝酒,所以也不該限制未成年人喝酒呢?更何況這個例子只是將影片列為限制級而已,而不是禁演,即使蔡明亮的電影在法國受歡迎(不知道在法國是被列為哪一級),也不能因此就改變分級的標準,因為文化、倫理是因國家而異的,如果對這樣的分級有問題,是不是應該要檢討相關法規,或是對這些分級委員作出更能反映台灣民情的組合(更開放或更保守),而不是屈就於壓力就改變標準,我懷疑要是同樣內容的電影,要是出自一個默默無名的導演,還會不會有相同的特殊待遇。說到這,還是不知道「黑眼圈」到底該列為限制級還是輔導級,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當裁判,我提供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標準,看完「黑眼圈」後,試著想像一下,假設你為人父母,並且自己有一個12歲的小孩,那麼你會讓他去看這一部影片嗎?不管會不會,答案就很明顯了。
另一個新聞則是蔡明亮批評郭台銘辦的尾牙「醜陋」,我倒是覺得這批評得莫名其妙,尾牙的目的在犒賞員工,鴻海辦的尾牙即使舖張,至少這是為辛苦員工辦的尾牙,而不像某些只會諂媚政府的財團,即使賺錢,錢也都只到少數幾個老闆口袋裡,明明被列為世界首富,竟然還說還不出錢,而員工永遠是苦哈哈,至於要比醜陋,有比政壇那些貪官污吏更醜陋嗎?怎沒見蔡明亮批評過,在校園巡迴的幾場演講中,他說會批評是覺得這樣鋪張的行為會教壞孩子,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怪了,不知道為什麼,這話從他口中聽起來特別刺耳,看來努力想將「黑眼圈」變為輔導級的蔡明亮,似乎不覺得他電影裡那些亂倫,敗德的內容會對未成年人的價值觀有任何影響,真是狗屎倒灶。
首先是電影分級制度,電影應該分級這大概沒有人有異議,分級制度目的在將具有充滿暴力、色情、毒品這些內容的影片歸納在限制級行列中,以避免兒童或青少年受到心理戕害,也讓家長可以依據這些影片分級避免小孩接觸到不適當的內容,不過爭議就在如何分級上面,為什麼藝術電影導演之流如蔡明亮也要動用他的人脈來遊說新聞局將「黑眼圈」由限制級轉為輔導級,說明白一點,就是要賺更多錢,跟許多美國電影先自我檢查避免出現某類場面,能以G級(普遍級)上映確保最大票房的目的是一樣的,我沒有看過「黑眼圈」所以不知道它內容為何,但是從蔡明亮自己的國家馬來西亞先是禁演,之後才以刪減內容為條件准演,以及國內新聞局二審都列為限制級來看,影片似乎的確是有不適合普羅大眾的內容,不能說高中生都要看我的電影,所以就不能列限制級,如果是這種邏輯,是不是反正高中生都喝酒,所以也不該限制未成年人喝酒呢?更何況這個例子只是將影片列為限制級而已,而不是禁演,即使蔡明亮的電影在法國受歡迎(不知道在法國是被列為哪一級),也不能因此就改變分級的標準,因為文化、倫理是因國家而異的,如果對這樣的分級有問題,是不是應該要檢討相關法規,或是對這些分級委員作出更能反映台灣民情的組合(更開放或更保守),而不是屈就於壓力就改變標準,我懷疑要是同樣內容的電影,要是出自一個默默無名的導演,還會不會有相同的特殊待遇。說到這,還是不知道「黑眼圈」到底該列為限制級還是輔導級,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當裁判,我提供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標準,看完「黑眼圈」後,試著想像一下,假設你為人父母,並且自己有一個12歲的小孩,那麼你會讓他去看這一部影片嗎?不管會不會,答案就很明顯了。
另一個新聞則是蔡明亮批評郭台銘辦的尾牙「醜陋」,我倒是覺得這批評得莫名其妙,尾牙的目的在犒賞員工,鴻海辦的尾牙即使舖張,至少這是為辛苦員工辦的尾牙,而不像某些只會諂媚政府的財團,即使賺錢,錢也都只到少數幾個老闆口袋裡,明明被列為世界首富,竟然還說還不出錢,而員工永遠是苦哈哈,至於要比醜陋,有比政壇那些貪官污吏更醜陋嗎?怎沒見蔡明亮批評過,在校園巡迴的幾場演講中,他說會批評是覺得這樣鋪張的行為會教壞孩子,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怪了,不知道為什麼,這話從他口中聽起來特別刺耳,看來努力想將「黑眼圈」變為輔導級的蔡明亮,似乎不覺得他電影裡那些亂倫,敗德的內容會對未成年人的價值觀有任何影響,真是狗屎倒灶。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