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2007

星際大戰特展

今年2007是星際大戰第30週年,在洛杉磯科學博物館一個名為Star Wars:Where Science Meets Imagination(星際大戰:科學與想像力)的特展展出許多電影中使用的服裝、道具、太空船模型等等,另外則輔以科學的角度詮釋這些設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寓教於樂,非常有趣。除了下面三張外,這個連結中有更多照片:
Star Wars: Where Science Meets Imagination
千年鷹號
Star Wars: Where Science Meets Imagination
千年鷹號旁邊的一個細節,看來是從一個汽車模型的變速箱拿來用的
Star Wars: Where Science Meets Imagination
滿是砲塔的戰艦模型

4/17/2007

故宮的「國寶總動員」


點擊上面圖片觀賞預告
最近故宮推出了這部介紹故宮文物的宣傳片-「國寶總動員」,首映當天負責製作的動畫公司太極(Digimax)還在故宮設了一個攤位,展示製作過程,故事關於以宋瓷嬰兒枕的小男孩為主的三個文物半夜中醒來,在博物館中冒險的故事,影片請來Taxi的法國導演Grard Pires執導,還有好萊塢動畫導演Tom Sito、製作總監Teddy Yang參與,不知道影片作得如何,不過我一直覺得故宮對宣傳館內的蒐藏實在是做得太少了,很多人對在隔壁展出的大英博物館藏可能聊若指掌,但卻對這些跟自己文化有關係的中華文物一無所知(請別再用紅衛兵的口氣說那是中國的文物,跟我們台灣沒有關係),這次這段影片我認為不但應該只是部13分鐘介紹故宮背景的導引片,更應該製作成一系列電視動畫影集,故事可以仍然以這位小男孩為中心的冒險故事,比方說每一集就是冒險到某一幅名畫之中,或是經歷某一特定年代的文物,不過整個系列影集不該只是單獨而互不相關的冒險,也要有一個中心目標,然後在前幾集就埋好伏筆,直到最後一集才有個結局,這是影集可以讓觀眾一直想看下去的手法之一,我認為這題材很有發展的空間,幻想的文物世界也是動畫擅長的範圍,其實日本的NHK好久前就製作了一部蹊山行旅的動畫片,觀眾跟著攝影機進入范寬筆下的這個水墨世界之中,這次希望故宮製作的這部影片也能受到歡迎。

延伸閱讀:
故宮「夜驚魂」國寶總動員
故宮3D動畫首映 跟著宋瓷娃…大鬧故宮
國寶總動員記者會(這個連結有許多記者會的照片)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

4/16/2007

Aachi & Ssipak

Aachi & Ssipak
Aachi & Ssipak是來自韓國的一部動畫長片,從這一段,還有這一段看來,撇開故事不談(似乎蠻糟的),獨特的美術風格,Production I.G式的精采動作場面設計,令人不對韓國動畫產業的實力刮目相看。

4/09/2007

The Weinstein Company (溫斯坦影業)

TMNT背後的電影公司除了負責製作的IMAGI、Mirage Studio,還有負責北美發行的華納外,另外還有就是The Weinstein Company (溫斯坦影業),這家獨立的電影公司其實大家應該已不陌生,像是Hoodwinked還有一些獨立電影均由他們發行,不過跟其他大公司比起來,它像是突然冒出來一樣,不過其實在他背後有許多大家熟悉的名字,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這家公司的由來。

The Weinstein Company在2005年由Harvey Weinstein和Bob Weinstein這兩個兄弟創立,股東包含保羅紐曼(Paul Newman)和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Weinstein兄弟算是電影圈的資深製作人、企業家,像是十大電影公司之一的Miramax Films(米拉麥克斯影業)就是他們兩在1979年創立的,之後製作了許多有名的電影,像是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亂世浮生(The Crying Game)等等,1993年Miramax被迪士尼買下來,然後公司繼續獨立運作,不過因為經營理念的衝突,像是Weinstein兄弟想要製作更高預算的電影,或是當時他們想製作Peter Jackson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都被迪士尼否決(迪士尼擁有決策權,魔戒最後被華納旗下的New Line Cinema拿去製作,迪士尼因此錯失這隻金雞母),最後2005年時,Weinstein兄弟和迪士尼拆夥,條件是迪士尼仍舊擁有以Weinstein兄弟的父母命名(Miriam和Max)的Miramax及其影片,Weinstein兄弟則帶走原本在Miramax底下的Dimension Films商標,一向與Miramax合作的一些導演,像是昆丁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也將一起跟著出走,不過之後Miramax還是會和Weinstein兄弟的新公司共同製作賣座片像是驚聲尖笑(Scary Movie)系列續集。
Bob和Harvey Weinstein
Weinstein兄弟跟迪士尼的淵源或許也解釋了The Weinstein Company發行這麼多動畫長片的關係,不過它跟外國電影的關係也不小,其中飽受批評的是,之前在Weinstein兄弟經營下的Miramax進口了很多亞洲電影,不過很多電影它買了卻延遲或根本不在北美上映,原因是因為這是一種會計手法,它們一邊阻止零售商從國外進口正版DVD,一邊將一些可能會賠錢的電影挪到下一會計年度發行,這樣它們就可以從母公司迪士尼獲得補償,像是張藝謀的英雄(Hero)就被冷凍了兩年,後來還是因為昆丁塔倫提諾的介入,影片才得以在北美上映。不過它們最惡名昭彰的大概是從新藉配音更改外國電影的內容、甚至從新剪接這些電影以配合美國市場口味,受害者包括黃飛鴻系列影片,少林足球,還有霸王別姬等等,替他們辯護的人指出,要是沒有Miramax,這些外國電影根本不會有機會在美國上映,Harvey Weinstein甚至說:我不是剪好玩的,我從新剪接是讓這些狗屎見得了世面,我一生就只是為了電影而已(I'm not cutting for fun, I'm cutting for the shit to work. All my life I served one master: the film. I love movies),美國電影商人唯利是圖可見一般,不知道聽了這種狂妄口氣的亞洲電影人會有什麼想法。

The Weinstein Company最近的影片有本週剛上映,昆丁塔倫提諾等人執導的新片-Grindhouse(瘋人鋸院)

4/08/2007

從意馬的TMNT再談台灣缺乏前製人才嗎

大家對忍者龜的印象大概是90年代電視裡的卡通影集、漫畫或是從1990年到1993年間上映的三集真人電影,以及那些曾經無所不在,印有忍者龜圖案的商品,蟄伏多日,2007年的忍者龜:炫風再起(TMNT)則是首次忍者龜以電腦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這部動畫長片由總部位於香港的意馬控股(IMAGI)製作,華納(Warner Brothers)與溫斯坦影業(The Weinstein Company)負責發行。
TMNT
雖然整體故事有問題,不過這一場李奧納多跟拉菲爾在屋頂的打鬥倒是精采好看,有個blog說最後是李奧納多故意輸給拉菲爾而讓拉菲爾自覺不夠資格當領袖,我倒是看不出來,我覺得是拉菲爾贏了李奧納多但卻察覺自己想殺了李奧納多的失控而感到恐慌,但不管是怎樣,這場拉菲爾情感轉變的重要一場戲導演實在交代失敗。
故事上面,除了最後稍微暗示到之外,影片中沒有電視卡通裡最大的反派-史瑞德(Shredder)的存在,因為導演Kevin Munroe認為原本漫畫就沒有將史瑞德塑造成唯一的反派,所以他們在這裡設定最大的壞蛋是石頭將軍,還有那些被釋放出來的怪物,除了這個之外,故事也藉著李奧納多與拉斐爾之間的衝突,強調這個團隊家庭之間的情感,結尾當然是怪物被制服,兄弟又團結一起,不過可惜故事說得七零八落,許多情感被提到卻沒被演出來,像是April與Casey,或是Max與他那些變成石頭人的夥伴間的感情,甚至李奧納多與拉斐爾之間從衝突到團結這段過程也欠缺說服力,章子怡配音的Karai則根本是個多餘的角色,看不出在故事中有任何重要性。

不過讓人意外的,整部影片呈現出非常高的製作水準,不管是動畫還是視覺上面,這時似乎不得不提一下IMAGI這間公司,這部影片前製部分由IMAGI位在洛杉磯的分公司製作,真正製作部份則由香港的總公司負責,IMAGI原本是替Wal-Mart生產塑膠耶誕樹的公司,不過因為意識到業務逐漸被大陸取代,所以開始轉型,之前製作過Zentrix時空歷險,然後藉由日本的子公司,接觸到DreamWorks和華納,開始與好萊塢的合作關係,TMNT之後,他們預計在2008年推出科學小飛俠(Gatchaman)的電腦動畫長片,09年則預計推出原子小金剛(Astro Boy),他們崛起的故事可以在下面的連結中讀到,蠻有趣的。

這時要再扯到台灣前製的問題,TMNT故事的糟糕讓我納悶IMAGI有必要將前製留在好萊塢嗎?如果是台灣或香港作的TMNT,會比現在的版本更糟嗎?其實想想2006年所有好萊塢出產的動畫長片,像是Ant Bully、Open Season、Ice Age 2等等,也包含Pixar的Cars,試著將這些影片的故事跟製作水準抽離,比方說,想像一下如果是Cars的故事,但看到的卻是Hoodwinked的動畫水準,這時請問還有哪一部影片能讓你覺得仍舊意猶未盡,對我來說,答案是零,我要強調的是,這些影片即使受歡迎或賣座,很多是跟故事無關,更重要的是影片其他方面的娛樂性,不管是藉由高水準的動畫或是優美的視覺風格,另外更重要的是好萊塢強勢的發行力量。

另外TMNT的製作安排相當聰明,製作留在香港以降低成本(影片預算34 million,目前放映兩週全球票房已達53 million),前製交由美國人是因為,畢竟作為IMAGI的第一部動畫長片,讓有經驗的人主導比較保險,另外TMNT針對的是美國的市場,讓美國人來講故事可能比較容易獲得共鳴,雖然說情感是沒有國際的,但是無法否認的,不同的文化之間品味有時也有所不同,會欣賞的東西也有所不同,舉個例子,許多美國的動畫影片中常出現人物打飽嗝,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不過老美看了倒是挺開心的。

結論:以上觀點並不是指故事都不重要,鼓勵大家拍攝一些光是好看,內容卻空洞的影片(好萊塢的代表),事實上對創作者而言,故事仍舊是最重要的。不過除此之外,動畫、視覺設計、音效、燈光等等非前製的要素也是同等重要,因為它們事實上也是在說故事,甚至有時補足故事的弱點。另外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會賣這些影片的人才,影片要賺錢(不光只是票房本身,包含週邊商品的利潤)才有可能會有下一部,擴大市場是避免影片血本無歸的方式之一,像是在美國,因為市場大,所以一般影片只要不要太爛,只要能夠在3000個戲院上映,通常都能回本,所以如果將台灣動畫長片失敗的原因只歸咎於缺乏前製人才時,有沒有想到整個產業結構的不健全才是主因。

延伸閱讀:
TMNT:The Turtles More Animated in CG
從聖誕樹到動畫
阿童木飛上大銀幕
蟻速畫行

4/02/2007

週末短片欣賞

La marche des sans-nom (無名者的進行曲)
La marche des sans-nom
有些短片沒有故事,或是邏輯性的敘述結構,只有一些互不關聯的事件串聯起來,利用極其象徵式的手法試圖傳達抽象的概念,就像夢境一般,不知道為什麼,在音樂、視覺等等所有要素加起來之後,確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像是這一部作品。

Le Moulin (磨坊)
Le Moulin
即使是簡單的人物設計或是有限地角色動畫也可以傳達出深層的情感,這部影片讓我相信動畫不見得都要像Disney或是Pixar那樣甜膩,淡淡地反而更雋永。

An Eye for Annai (安安的眼睛)
An Eye for Annai
說到簡單大概這個是三部裡最簡單的,不管是人物、環境、動畫風格上頭,甚至故事也簡單,少了一顆眼睛的Annai不斷地尋找可以代替這眼睛的東西,雖然沒有結果,但他卻找到眼睛沒辦法代替的東西,跟Shel Silverstein的The Missing Piece有異曲同工之妙。